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上,三座镶嵌着彩色琉璃瓦蒙古包式的大殿掩映在松柏之中,殿内供奉着铁木真生前用过的衣物、马鞍、弓箭、刀等遗物,这里,就是元代的开国君主成吉思汗的王陵。然而,这里却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当初,人们把成吉思汗的遗体埋葬后,就把他穿过的衣服、佩戴过的刀带在身边作纪念。随着不断迁徙、征战,这些东西被留在这里,被后人供奉起来,而真正的成陵在哪里,数百年来无人能够说得清楚。
不只是成吉思汗,元朝所有皇帝的陵墓直到今天都还没有被发现。按理说,每个封建王朝的皇帝死后都有一座陵墓,可惟独元朝皇帝没有留下陵墓。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作为游牧民族的蒙古族与世居中原的汉族不同,为了生存,他们要在广袤的大草原上,追随着牧草的生长规律变换不同的居住地点。在迁徙的过程中,有些人死去了,就被就地掩埋在迁徙途中,然后,部落还要继续走向下一个水草丰茂的地方。为防止敌人、盗墓者打扰长眠地下的亲人,据叶子奇《草木子》记载,蒙古贵族们死后,是不用棺椁的,也没有殉葬品,其葬仪很奇特,只是“用木二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然后挖一个很深的坑埋入。地面堆土后,再“用万马蹴平”,并派一支队伍把这一地区暂时封锁起来,等到青草长成,一点也看不出痕迹后才解除封锁,撤走队伍。上的黄土重新生长出茂盛的野草。不用多久,人们就无法再次分辨出哪里是坟,哪里是草了,这种丧葬方式叫做“马踏青冢”。
据历史学家们分析,有些元朝皇帝的墓冢很可能在中国版图之外,在蒙古国境内的某些地区。从20世纪开始,我国以及蒙古、日本等国的专家学者均曾试图寻找这些墓冢,甚至大规模使用了航空探测等高科技方法,但至今谁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发现了成陵等元代帝王陵墓,成吉思汗至今仍不知在哪里笑看人世间沧桑变换。
成吉思汗一生征战,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帝国。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帝国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5。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出征西夏,1227年夏历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病逝于征途中。据传说,成吉思汗死后被神秘下葬在由2500名工匠为他打造的陵墓中,墓建成之后,所有工匠被400名蒙古士兵集体杀死在一个秘密地点。随后,这400名士兵也全部被处死,并且每个人的耳朵都被割下来,以证明他们身首异处。成吉思汗陵由此成了永远的秘密,没有人知道它在哪里,更没有人知道墓中埋葬着什么……近年来,不少考古队声称找到了成陵,但却均热闹一阵后又偃旗息鼓了,留下的种种线索令成陵更加扑朔迷离。
《中华遗产》杂志9月刊即将上市,敬请关注。
订购电话:85325119 或
13391771805

唐诗之路:中国文人的山水走廊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在浙江省东部地区,一条文人的山水走廊生动地阐释了文人和山水的关系。
唐代三百多位诗人先后来到浙东,踏上了一条起自钱塘、汇聚于新昌嵊州、终于天台,然后延伸至宁波余姚的道路。他们为什么要来到这里?仅仅是因为这里秀丽的山水吗?只有深入浙东地区、并进入诗人的精神世界,才可能理解这条“唐诗之路”的深厚内涵,才可能理解他们对浙东山水的那份向往和执著。
在中国文化史上,很少有一条线路和中国的山水诗、书画艺术以及宗教思想发生如此密切的关系。正是因为这层关系,才引得诗人纷至沓来;也因为他们的歌咏,才成就了一条绝无仅有的“唐诗之路”……
风雅浙东 ——追寻诗人的踪影
今天生活在浙江的人们,大多富足而安逸,有多少人还记得起跋涉之苦?然而,历史却把“风雅”这个词,赐给了唐代的浙东——
一条诗人纷至沓来、充满诗情画意的唐诗之路。
李白的行走
李白一生漂泊,几乎游遍名山大川,给人们留下了一个飘逸洒脱的行者形象。在李白的行旅中,他对浙东一座并不太知名的天姥山表现了特别的偏爱,不仅在早年表达了倾慕之心,在中年遭受人生的重大转折时还写下了“梦游”的诗篇。李白为什么对天姥山这么向往?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呢?
意在六朝山水间
放浪形骸、寄情山水、服食炼丹、玄想清谈……这种自由而自我的生活方式不仅在六朝名士中流行,而且让很多唐代诗人乃至后世文人都羡慕不已。“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在唐代诗人眼里,浙东山水正是被六朝名士的风流雅韵所浸染,方才变得可爱起来……
“天下第一行书”沉浮录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中国文学和书法上的“双璧”,尤以“天下第一行书”之名声闻天下。很少有人知道,这件旷世之作曾经伴随它的主人在浙东的一座大山里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岁月,最后又从这里流入外人之手,从此开始了它扑朔迷离的传承。“天下第一行书”的故事,无疑为“浙东唐诗之路”增添了新的传奇……
智者的家园——从大佛寺到天台山
从新昌大佛寺到天台国清寺只有300公里的路程,现在坐汽车也不过是3个小时。但是就在这300公里距离内,一二百年间却不断地出现佛教大师级的人物,是他们在这里把中国佛学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神仙居处
在六朝许多志怪小说中,都有刘晨、阮肇入山迷路,后遇仙女并与之恋爱生活的故事。故事虽然离奇,但两人在历史上又都是有名有姓,而且据说在新昌、嵊州一带留有遗迹。历史上是否真的发生过这样的逸事?为什么那么多隐士纷纷选择这里?难道这里真的是神仙居处?
唐诗之路:摸着历史的路标前行
在世上所有的路中,“唐诗之路”是一条浪漫而特别的路。它虽然客观存在,但并没有插着“路牌”,我们今天只能通过历史遗迹的路标,才能把这条道路延伸下去。
论坛:
山水诗与盛唐气象
撰文/葛晓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走出唐诗的“唐诗之路”
撰文/傅璇琮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
卷首语:大唐才子踏歌来
撰文/朱振华
其他精彩内容
秘档:清宫与寿山石 撰文/胡忠良
通鉴: 袁崇焕之死
撰文/阎崇年
寿宁造桥世家的廊桥遗梦
一部《廊桥遗梦》风靡一时。在文人笔下,廊桥成为无数爱情故事发生的布景。而在闽浙一带的农村,木拱廊桥演绎的却是另外一种文化景观。谁也无法断言,这种文化较前者逊色,相反,每一座廊桥的背后都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廊桥记载着世界桥梁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承载着无数造桥人的大匠之梦……
秋麦:把山水和历史装裱起来
一个比普通中国人还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的美国人,运用数码摄影技术和中国书画装裱技术,要把他眼里的中国山水和历史装裱起来……
额尔齐斯河大峡谷探奇
“额尔齐斯河的水是冰的,额尔齐斯河却美得烫人!
”这一冷一热,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哈萨克牧民对他们的母亲河最掏心的评价。然而,在这阿尔泰“金山”之下和“银水”之畔,更有着世界闻名的额尔齐斯河大峡谷地质“三号”矿脉的神奇。所有这些,都是大自然给予这一带山水最宝贵的馈赠。
海草房:海边的童话世界
在中国传统民居中,海草房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一样,以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人文内涵,并肩兀立于祖国的遗产宝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