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华遗产让过去点亮未来文化感悟随笔休闲闯王进京农民起义的定律 |
据史书记载,李自成养军有百万。如果按五十万兵士、五十万匹马的数量来计算,人每天吃一升粟,马每天食三升粟,这意味着这只农民军队每天至少要消费掉八千盅粟。可是,由于连年战争以及征饷、瘟疫、自然灾害,使中国处处白骨蔽野、荒村弥望,军粮供给特别困难,连李自成也惆怅地说:“军需匮甚。”
李自成3月19日进北京后,为继续推行他的“助饷”政策,特在中央设立“比饷镇抚司”。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 。为此,闯王还命部下制作了五千具夹棍,这种刑具“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夹棍之下饷资非常可观。如嘉定伯周奎,追赃七十万,籍其家时又抄出现银五十三万两,杂器匹缎车载;大学士陈演,追赃四万,后又抄出银数万、黄金三百六十两。“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哭号哀鸣之声响彻街坊。向勋戚官绅追饷的同时,对富商居民也极刑追逼,酷刑之下死者千余。对不能输足追赃银的官绅,则押至前门官店票号,立据借钱,称为“贷赃”,即使与店主素不相识,也不敢不借。
当时的人们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北京掠银近七千万两,实际所掠则要高于此数。史家评述这件事说:“幽囚士大夫,用夹棍逼取金钱,此古今未经见之事,亦古今所未有之惨”;“古来亡国之俘,诛窜者有之,至于刑拷迫资,予未之闻也”。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是多么的残酷。
进城后的大顺军将士耽于享乐、沉湎酒色。他们不仅把宫中女子当作胜利品瓜分,平日里还叫莲子胡同里的优伶、娈童各数十,分佐酒,高踞几上,环而歌舞。喜则劳以大钱,怒即杀之。诸伶含泪而歌,或犯闯字,手斩其头,血流筵上。上之所好,下必效尤。士卒进居民宅,先“曰借锅,少焉,曰借床眠;顷之,曰借汝妻女姊妹作伴。藏匿者,押男子遍搜,不得不止。爱则搂置马上,不从则死,从而不当意者亦死;一人不堪众嬲者亦死。安福胡同一夜妇女死者三百七十余人。降官妻妾俱不能免。大顺士卒在居民家中,“责男子饲马,妇女执黉、供酒浆,搜索银钱,发屋掘地不已。女年十二三、妇年五十皆不免。妇女,三五朋淫,去来无定。在京外大顺所占州县亦如此,“遇贼兵过,先掠民间妇女供应,稍或不足,兵即以刀背乱下,伪官苦不可言。美者掳去,恶者弃下。妇女供役之苦如此。偷生者少,虽死节者亦不得清洁耳。
李自成那“山大王”的特质,使他不具有政治谋略和政治威权,而比比可见的则是寇者气象。
其实,生活在明朝暴政之下的民众,也曾寄希望大顺救民于水火。大顺军进京前,京城民众“每言流贼到门,我即开门请进。不独私有其意,而且公有其言。”可见民众起初对大顺是何等的拥戴。那知前门驱虎后门进狼,这群饿狼比虎更贪婪残暴。因此,当初的“顺民”们驱杀大顺官兵亦是情理中事。大顺的残暴首先在民众中产生“今不如昔”的怀旧思想,4月14日有人在西长安街张贴“私示”说:“明朝天数未尽,人思效忠,于本二十日立东宫为帝,改元义兴。”刘宗敏虽杀戮贴帖处数十家居民,然新的“私示”却不断出现。“私示”内容虽荒诞不经,但是这对北京市民来说无疑是动员令,对大顺来说则是宣战书。4月15日京城内“讹言”四起,牛金星只得嘱大顺官吏“各自谨慎,无事少出”。此时明朝降官皆生悔心,无不欲乘机潜遁。继则伺机作乱;这种被大顺逼得降而复叛的事是很普遍的,。在大顺军失利时,“顺民”们便乘势而起。 4月26日李自成败退北京城后,“纵其下大肆淫掠,无一家得免者”;并将所掠物资装载西运,车马相续数十里。大顺兵乘乱溃逃或被市民击杀者数万,当时北京如一片火海,火光烛天。大顺之暴虐,又一次践履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古训,最终退出了北京的政治舞台。
《中华遗产》杂志介绍:
《中华遗产》杂志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授权使用UNESCO标志的官方刊物,也是中国国内第一本关于遗产保护的权威杂志.
主办单位:
中华书局
协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
支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
覆盖地区:全国各地大中城市
读者群:热爱人类遗产的人,热爱中华智慧的人,致力于提升自己文化品位的人。
《中华遗产》杂志以客观的视角,对中国遗产的内蕴、保护及动态,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读,立足忠实历史事实,探究人文精神的脉络,透析中华文明的精髓,为大中华地区和世界各地的华人提供品位高雅的文化杂志。
前一篇:大清皇帝怎样装修寝宫?
后一篇:曹雪芹怎样炒作红楼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