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5月2日,全国大部分旅游城市和景区都已达到最佳接待容量,部分景区接待量超过日最大接待量。其中最佳日接待量为3万人、最大日接待量为5万人、极限日接待量为8万人的故宫当日的接待量却高达11.48万人次,是最大容量的2.3倍。面对如潮而至的游人,过去须穿软底鞋才准游玩的故宫,如今1天中就得承受住20多万只鞋底的反复踩踏,这是一个怎样的壮观景象?它能说明什么样的现实问题?
(世界文化遗产:故宫)

(世界文化遗产:长城)
这几天,只要稍微留心新闻媒体的报道,我们就会不难发现,其实像故宫这样每逢假日被纷至沓来的游人挤破门槛的世界遗产景点还有很多。比如山西平遥古城,这个曾经承载着历代晋商梦想的城市,每天都要迎接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数以万计的游人,每天都要承受着那么多人的负荷,而今已变得越发的苍老和破败,有些城垣甚至几近摇摇欲坠了。这究竟是谁之过呢?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
也许有人会问——按理来讲,时代愈进步,文明应该愈发展,可是为什么代表中国辉煌文明的文化遗产却屡屡遭游人的践踏和强奸呢?为什么人们总是爱打着发展旅游经济的旗号,把早已累得气喘吁吁的“世界遗产”给“绑架”了呢?如果祖先泉下有知后人如此这般地毁坏集他们勤劳和智慧之精华于一体的文化遗产,他们会怎么想?还能瞑目吗?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黄山)
其实,游客超量让遗产地不能承受的现象并不是中国特产,全世界也同样面临着相同的话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先来看看老外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吧。美国,一个建国历史仅仅两百多年的国家,其历史的厚度和内涵是无法与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媲美的,其已经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在数量上也无法和我们相比,可是在他们的国家,为了保护世界遗产,美国人居然做出了让遗产大国汗颜的行动——不管是什么时候,无论来访的游客有多少,他们都始终捍卫一个原则——严格限制参观者数量,一天卖出一定数量的门票就不再接受参观者。而我们国家在面对同样的问题,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世界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窟)
也许大家还记得在过去的两年里,为了解决景区游客屡屡超载的问题,全国各地曾经纷纷召开貌似公开、公正、公平的价格听证会,试图运用价格的杠杆来一劳有逸地解决这一世界级难题。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泰山)
事实证明,人们当初希望借涨价来限制客流的做法是行不通的。问题终究是要解决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也许答案会有很多种,但是最根本的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借鉴老外的做法,由国家统一对各旅游景点的最大日接客量进行核算,强制实施限客,并用合理的错时休假制度、严厉的监管办法和惩罚措施为之“保驾护航”。要不然,中国的世界遗产离被迫退出《世界遗产名录》的时日就不远了。
(撰文/飞龙)
《中华遗产》杂志五月刊已经隆重上市了,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镇江:透视三千年文化
江南文明的精致秀雅和中原文化的大气磅礴在镇江会聚、融合,在经历了3000多年的厚重积淀与陶冶之后,会成就一种怎样的独特文化性格?
撰文/阴山
话说金山寺
您知道《白蛇传》里“水漫金山”的金山在哪里吗?您知道苏东坡和佛印在金山寺打赌输了玉带的故事吗?您知道金山寺的山门为什么不朝南而朝西吗?
撰文/心斋
镇江的千年根脉
周瑜、韩世忠等在此驻扎水军,王安石等文化名人在这里登岸。西津渡,镇江城的历史根脉,中国古渡文化的天然博物馆。
撰文/袁因
摄影/李玉祥 才云 冯方宇
多景楼上说米芾
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在镇江生活了近40年。《海岳名言》的海岳庵在镇江,《多景楼诗》的多景楼在镇江,甚至米芾墓也在镇江。
撰文/阴山
镇江地名流变
撰文/汤蓓
宜侯夨簋:吴国第一青铜礼器
撰文/李永军
《白蛇传》传说和镇江
撰文/张丹
金山:第一水陆道场
撰文/心斋
佛教与和谐:心澄法师专访
采访/阴山
西津古渡:绝无仅有的遗存
撰文/罗哲文
金码头 银码头:中国通商第一埠
撰文/袁因
张峥嵘 摄影/李玉祥等
茅山福地十万朝山
茅山这座道教名山您或许不陌生,但您知道茅山道士和茅山道教究竟是怎么回事吗?您知道茅山道士居然可以娶妻生子吗?
撰文/心斋
大字之祖瘗鹤铭
在中国书法史上,“北有《石门铭》,南有《瘗鹤铭》”的说法由来已久。大字之祖《瘗鹤铭》就保存在素有“东南第一碑林”之称的镇江焦山碑林。
撰文/杨远辉摄影/才云冯方宇
供图/焦山碑刻博物馆
赛珍珠和她的《大地》
她以描写中国人的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她把镇江称为自己的故乡,她把中文称为自己的第一语言。她说她的一生都属于中国。
撰文/心斋
老宅历险记—— 访张云鹏故居
《康熙字典》总纂官张玉书的第八代后裔,一代名医张云鹏故居的继承人。书写了一座江南园林式古民宅和它的护卫者之间的动人故事。
撰文/王红帆
神奇的瑶族药浴
一个杉木做成的木桶、山间清泉、几十种中草药熬成的药汤——瑶族神奇的药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里面是否蕴藏着瑶族山民长寿的秘密?
撰文/孙明光韦德怀
摄影/孙明光 陈新生
满眼风光北固楼
撰文/心斋
镇江三怪
撰文/王红帆
焦山轶事
撰文/心斋
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
撰文/王红帆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华遗产》杂志,欢迎您填写下列读者索阅表http://blog.sina.com.cn/u/48679f1a010008ce
获得一本免费赠阅的《中华遗产》杂志。
提高您的生活品质,从阅读《中华遗产》开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