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秦始皇的军队曾经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作战机器。十年统一战争期间,秦军南抵大海、北达沙漠,战线之长,史无前例。晋朝的江统颂扬秦始皇说:“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戍卒亿计。……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是什么使秦始皇“提三尺剑定四海",实现了如此辉煌的功业? 在那个遥远的年代,百万秦军如何实现如此艰巨的后勤运输任务?
秦帝国灭亡后100年,史学家司马迁游历到了中国的北疆。这个伟大的学者被一条铺设在崇山峻岭之间的大路深深地震撼了。他在《史记》中这样描述:直道通衢,堑山堙谷。据史料记载,这条大路就是2000多年前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后,为了维护安定统一的政治局面,加强中央政府对北部边防的控制和联系,坚决抵御匈奴势力南侵,于公元前212年命大将蒙恬主持修建的军用高速公路——秦直道。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第二年,就下令原秦国故地与六国境内的旧道连接起来,并加以扩建为天子巡行天下的驰道。驰道的中间称为“御道”,两侧称“旁道”。驰道宽阔平坦,在上面驾车速度极快。据汉代人记载在驰道之上半日即可飞驰200里上。
在这个大帝国控制的领土面积上,秦人建立了那个时代世界上最发达的交通网络。这一切不仅仅保障了军令、政令通,更保障了帝国血脉的畅通。
(编撰/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