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迷上了明清小品,从《剪灯夜话》、《夜航船》到什么《老残游记》一路读来,总能发现一点很有趣的人,很有趣的事儿,今天,就来说说袁枚。
袁枚(1716——1798),字字才,号简斋,世称随园先生,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仓山叟等。钱塘(今杭州)人。清代乾隆四年进士。乾隆七年外放江南任县令,颇有政绩。乾隆十四年因擢升无望,加之不甘“为大官作奴”,从此专心从事诗文创作,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这是文学史中的袁枚,寥寥数语,不足两百字的篇幅,交待了一个江南才子一生的命运。
第一次读袁枚是在大学毕业前,那时候,一心迷恋着《随园诗话》,觉得那才是真正艺术的生活。袁枚广收天下女弟——金巧巧,韩纤纤——四年过去了,到今天,关于随园弟子,只记得这两个名字。另外,当时对袁枚最崇拜的就是他的那方闲章“钱塘苏小是乡亲”,一代名士,敢和几百年前的青楼歌姬认老乡,确实有胆量。
然后,便是读《小仓山房文集》,读到《祭妹文》,也会潸然泪下。其他的,竟不记得很多,只是觉得这个老头子有时有一点点变态,居然会对女人的指甲大有好感,写《咏指甲》一类的文字,让人作呕。
最近,突然读到了一本《随园食单》,这真是大手笔的小文章,只介绍南方江浙一带的饮食,内容却非常丰富,从燕窝鱼翅到杂菜素食,面面俱到,特别值得赞赏的是,《随园食单》在每种食谱下,都或详或略地记载了原料,做法,分量,操作顺序等。即便不是厨师,如法炮制,也能烧的一手好菜——不像《红楼梦》中的食谱——似乎只能贾府有,百姓能得几回闻。
特别是在食单中看到了鸡鸭鱼肉的做法,很有意思,抄录在这里,供大家分享:
鸡
鸡肉粥:肥母鸡一只,用刀将两脯肉去皮细刮,或用刨刀亦可;只可刮刨,不可斩,斩之便不腻矣。再用余鸡熬汤下之。吃时加细米粉、火腿屑、松子肉,共敲碎放汤内。起锅时放葱、姜,浇鸡油,或去渣,或存渣,俱可。宜于老人。大概斩碎者去渣,刮刨者不去渣。
鸭
烧鸭:用雏鸭,上叉烧之。冯观察家最精。
鱼
边鱼:边鱼活者,加酒、秋油蒸之。玉色为度。一作呆白色,则肉老而味变矣。并须盖好,不可受锅盖上之水气。临起加香覃,笋尖。或用酒煎亦佳。
肉
白煨肉:每肉一斤,用白水煮八分好,起出去汤;用酒半斤,盐二钱半,煨一个时辰。用原汤一半加入,滚干汤腻为度,再加葱、椒、木耳、韭菜之类。火先武后文。又一法:每肉一斤,用糖一钱,酒半斤,水一斤,清酱半茶杯;先放酒,滚肉一二十次,加茴香一钱,加水闷烂,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