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9月,
“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这些不知始于哪个朝代的民谣,以一种最直白的方式,唱出了中华老字号昔日的繁华与魅力。对于很多人来说,“老字号”见证了城市的繁华与变迁,也承载着城市文化内涵,其本身就是历史积淀的一个经典符号。社会各界各有各的说法。有的人认为是广告、宣传的落后使然。有不少的人却认为“老字号”慢慢衰亡的重要原因在于它的经营管理机制太落后了。现在的“老字号”已经不能算真正的老字号。由于传统工艺的流失,而今的“老字号”便不得不纷纷挂起“羊头卖肉”,“照猫画虎”地生产起“原”特色产品,并且大量引进其它厂家的同类商品,致使特色消失。经过建国后的公私合营,老字号采取了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国营企业的经营方式,这就好像是把田螺的肉挖掉,填进红肠,看着还像回事,吃起来就不对了。
……
不管怎么说,老字号在市场竞争中之所以会败得如此境地,从侧面也说明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面临着新的挑战,也要与时俱进。如今的中国大多数老子号基本上都已经丢失了传统核心价值,包括其经营理念、传统工艺等等。丢失了文化发展的内核,对于一个有着上百年经营时间的老企业来说,发展的动力并不只是一味追求创新,而应该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维新。因为,老字号的文化意义就在于它是中国民族文化积淀的结果,可以映现出中国很长时间的历史演变,历史地再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使现代人切实地体验到历史文化的厚重。老字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实实在在的载体。既然称为老字号,必然有独家的绝活,别人做不出,即使仿制也达不到同样的品质,老字号最基本的特色不能丢。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上百年的苦心经营,再加上正流行的怀旧情怀,老字号本应是市场竞争中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老字号不抓住“老”字,丢掉了传统,那它只能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文化底蕴能否成为中华老字号发展的真正动力
近年来不少老字号开始尝试信息化、改革经营方式、购买先进设备、研发新产品,但这些创新往往没有与传统工艺结合起来,以为是鸟枪换了炮,其实是铁匠转行干木匠活。而且老字号不只是外表上的古香古色,更重要的是内涵。开菜馆的要用料讲究、口味地道;做刀要工艺精良,经久耐用;开药铺要选料精细,用量准足。以前老字号的声誉是怎么创出来的,今天就应怎么把它拿回来。不过现状是老字号患上了老年病,都有点腿脚不利落,时不时还心脏病突发,过去几个。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年,游客到了一座城市就先逛沃尔玛,再找肯德基,最后喝着可口可乐看歌剧,然后顺便怀念一下那传说中的“老字号”……如果我们再不重视中华老字号的生存文化,那将来有一天这些老字号连倚老卖老的资格都将被取消了,也许再过十年,或者用不着那么长时间,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将是中国所有老字号的品牌总价值的百倍、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