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五一”期间,网上披露黄山风景区内禁售方便面的消息,引起国内各大媒体普遍关注,以及网民嘘声一片。其实去年3月开始黄山风景区管理部门就已经在景区内停止销售方便面,只是当时的关注度没有现在高。
据景区说法,禁售方便面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一是盒装方便面封盖的铝箔纸难以焚烧,留在山上日积月累成为难以处理的污染物;二是游客吃后随手倒在游道旁的方便面汤渍,容易增加土壤的酸碱度,不利于植物生长;三是方便面残渍被山上的松鼠、鸟类食用后,可导致过度“驯化”,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不利。此外景区还有《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第十九条的支持。
但是反对方认为:这不仅给游客带来不便,也有“强行宰客”之嫌。景区禁售方便面,游客只有去吃昂贵而难吃的快餐(据悉,山上方便面一碗10元,快餐则一般是35元),这不是强行宰客是什么?并且,由于游客自带的方便面不在禁止之列,游客在山下采购方便面带到山上,一样污染黄山的环境。
对此,景区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就是限制方便快餐的售价——但估计不会比方便面更便宜。
据悉,方便面在景区内销量每年达3万件(每件24碗)以上。
又,游客在黄山游玩,经常可以看见环卫工人吊着绳索去悬崖峭壁下捡拾垃圾。
有游客建议说:有关部门可以加强景区的经营管理,如对经营户销售方便面进行相应的规定,让游客在规定地点食用方便面,对垃圾进行就地回收。——类似于“吸烟点”的设置。
但是我对这个建议非常奇怪:难道黄山销售方便面不是定点销售定点食用吗?据我的经验,一般都是在销售点买了方便面之后,就在销售点泡了方便面吃,然后也扔在销售点的垃圾桶里(包括汤渍)。这样无论方便面的销售量多大,都可以做到就地回收,按说不会需要环卫工人去到悬崖峭壁下捡。环卫工人头疼的是那些不在销售点泡面,吃完后又随处乱抛乱洒的人。而这些人既然不在销售点泡面,估计方便面也就是自带的,那么禁售方便面的限制对他们没有什么作用。遭罪的是老老实实在销售点买方便面的游客和销售商。
那么,景区的考虑中只有第一点值得思考。每年3万件的销售量,产生大量方便面盒子,这些垃圾都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了。只有封盖的铝箔纸难以焚烧,而又不方便带下山去,于是留在山上日积月累成为难以处理的污染物(估计是填埋在山上了)。惟有这一点,成为禁售方便面的可以站得住的考虑。
如果这一理由不够充分,就只能认为黄山景区禁售方便面是为了“强行宰客”了。
关于这一争论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我上面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商榷。
顺便呼吁大家:去任何一个景区旅游时,都不要乱扔乱倒垃圾。BS乱扔乱倒垃圾的人!
补充:昨天考虑不周,没有追问销售点的垃圾怎么处理。如果游客把方便面盒扔在销售点的垃圾桶里,但是销售点无法有效处理,那么禁售方便面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