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中华遗产》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反映因乌江上游彭水水电站的修建,重庆南部的龚滩古镇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此信引起了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许多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纷纷致电或写信,不约而同地表示:龚滩古镇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它能把1700多年的巴人历史传承延续至今,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有没有办法可以改变它将被淹没的命运?
据不完全统计,龚滩古镇目前约有40多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它因此也位列“重庆十大历史文化古镇”之首。
龚滩位于乌江中游东侧,扼黔、湘、川三省水运咽喉。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土家族人延续着古老的巴蜀文明,把先民创造的许多优秀文化遗迹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据不完全统计,龚滩古镇目前约有40多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其中古建筑群是这里最有特色的风景。它们不仅是西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最能彰显龚滩价值和魅力的文化遗产。古镇因此还一度被冠以“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山地古集镇”、“重庆十大历史文化古镇”首位等头衔。
古镇并不大,南北上下两条街,一老一新,还不到2公里长。沿街的房屋全是清一色的穿斗式木制结构的土家族吊脚楼,它们错落有致、静默无语地沿街一溜铺开,参差不齐、瘦骨嶙峋的木支脚撑在陡峭不平的崖壁上,或跨涧、或附岩、或骑坎、或梭坡,依山就势,千姿百态。保存完好的干栏式原始建筑风貌和龚滩的自然环境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充分表现了我国优秀古建筑普遍遵循的天人合一的特点。
有人说在龚滩,随便抓起一把泥土,都能闻到历史的余香,这种说法的确是有渊源的。据专家介绍,这些吊脚楼历史久远,大都是从南宋一直修到1963年才形成今天的规模和格局,其中不少已饱经乌江风云和人世沧桑,少说也有100年以上的历史了。著名的蟠龙楼、织女楼、鸳鸯楼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另外像吊脚楼群这样历史悠久的遗迹,龚滩还有很多,比如西秦会馆/木王客栈、镇滩寺、川主庙、三教寺、禹王殿、四方井等。
……
【水电与古镇的交锋】
由于各种原因,文保单位抢救古镇工作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更令人惊讶的是,重庆市文保部门对龚滩古镇将被淹没的事实并不知情。
为保住古镇,有人也曾建议降低水电站大坝高程,或者在古镇外围筑造围堰等,但是这些建议都因为不太可行而被摒弃。2005年9月,《中华遗产》杂志刊发了一封呼吁拯救龚滩古镇的读者来信,引起了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可惜的是,中央部委的关注和呼吁并未能改变古镇的命运。据酉阳旅游局一位负责人说:“我们将投资上亿元资金在乌江上游的白水洞复制一段古镇老街,长度在1.5公里左右。到时候人们会发现,龚滩古镇并没有消失,它还活着,只是挪了一个地方。”
如今龚滩古镇上已经有人搬到了地理位置更高的新镇上,住上了新房。比起古镇冷清的街道和那些已经破败或者消失的庙宇,新镇也许会显得生机无限。可是,这样用巨资复制出来的“龚滩”新镇能再现古镇的文化神韵吗?那些原本和古镇环境相依相生的文化生态和生活理念在搬迁后会不会因水土不服而断链呢?
【兴也水道,亡也水道】
遗憾的是,这些变化注定只是昙花一现。再过不久,古镇就要连同它的历史文化一起被江水湮没在江底,真是“兴也水道,亡也水道”!
……
(撰文/邓晓笳
文章引用自:http://www.cnheritage.com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华遗产杂志总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