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教练的信

(2009-02-06 11:23:10)
标签:

杂谈

凝眸娃娃足球
原北京儿童足球学校校长 刘鸿伟

2008年秋冬以来,如何振兴中国足球的大辩论,让人们遥遥听到了中国足球春天的脚步声,其中尤以足协旧臣郎效农先生的声音最令人振奋。我试着用他的观点、乃至写法,说说娃娃足球,希望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决策层的关注。

一 关于“大力抓好青少年”说
舆论已经极统一:大力抓好青少年。
但我还是以为用“认真‘从娃娃抓起’”来规范语言为好。
可能有些人的观念里青少年就是娃娃。但,有些人就不明白了——从娃娃抓起,就是从小学抓起,而且是要从小学低年级抓起,而不是从13岁、15岁、18岁的少年抓起,当然更不是从19岁、20岁的青年抓起。
刚入小学的孩子,从保育阶段进入身体快速发育期,最需要阳光的照耀和空气的洗涤,且相对小学的中、高年级的孩子最有时间,在他们中间开展足球游戏,学训矛盾最小。
有经验的儿童足球教练员都知道,在一二年级的时候,能够很清晰的发现有足球天赋的孩子;针对这很少的孩子(大概在1、2%左右),进行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的早期定向培养(培养方式本文不议)即可以减少有足球天赋的孩子流落它乡、又可以诱导无足球天赋的孩子不要走向歧途。家长们其实最关心的正是这个问题,从小学低年级抓起可以给家长们提供最佳的抉择时间。
足球天才必须在小学低年级发现,因为足球运动员的培养周期不会少于10年,极优秀的孩子也不能少于8年。从7、8岁的孩子抓起是足球运动员成长的必然需求。
“从娃娃抓起”——不止于只是领袖的号召,而且是深入专业的指导。千万不要摸棱两可,以为抓梯队就是抓娃娃;一定要认真弄明白7、8岁是娃娃,要认真从娃娃抓起!

二 关于“足球大环境影响从娃娃抓起”说
家长们看到足球环境不尽人意,让孩子远离足球是有的。但,也有为孩子健康、为孩子学会和人群相处、乃至让孩子以足球为生的家长,引导孩子跑进球场的。“足球大环境影响从娃娃抓起”不是客观真理。娃娃们有什么“足球大环境”的抽象观念吗?丝毫没有。他们与生俱来的是游戏的天性;倘若不束缚,他们就会释放!真正消灭娃娃足球的是我们整个民族智育第一的观念。
能够领导我们抵御智育第一的只有教委。中国的中小学校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校长喜欢什么,学校就具有什么特长。这显然是不正常的,但它能够说明问题——影响娃娃足球的是教育大环境。

三 关于“比赛是足球运动的指挥棒”说
这应该是一个正确的命题。
但是,对娃娃来说,这个比赛,只限于训练时的分队比赛、班与班、校与校的友谊赛就够了,千万不要搞锦标赛、教育系统或什么其他系统所搞的联赛,因为没必要。娃娃就是玩,是天性,快乐了,就会不惧寒暑,忘记晨夕,这就够了。
锦标赛,学校的名誉、教练员的荣辱——孳生以大打小、粗暴漫骂,摧残娃娃身体,毒化娃娃心灵。
娃娃们天性的玩和大人们的功利的经营,完全不同!

四 关于体育局重拾足球业务
1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全部在学校的娃娃的竞技体育,不再由教育系统负责,而由体委来领导了。这种在教育中把体育剔出去的现象,怕已经让许多人见怪不怪了,甚至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当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社会发展的时候,大概这个问题就快解决了。娃娃时期的竞技体育回归教育,很遥远吧,我们权且放下,我们就拥戴着体育局抓娃娃的足球培训吧。
2 体育局把自己扫地出门的足球重新拾起来——为什么?因为足球水平太差,和51块金牌不协调,感到有责任;知耻近于勇,人们确实应当欢迎总局的奋起。
既然是为提高竞技水平,就是应该知道竞技水平差的原因!
国安足球俱乐部副董事长张路先生有一段极简练的话:不是没有渠道,不是没有足校,但是它萎缩了,原因是源泉枯竭了!
难道源泉枯竭不正是中国足球差的根本原因吗?因此,体育局应该在这点上发力:专心致志地抓娃娃——做社会最需要的事,最没有名利的事,最底层的事,眼睛要向下——水就向下,利万物而不争,因而水是大地的母亲……人们有权利这样要求体育局,这是体育局的光荣,因为人们把你看成是“道之所存”的“上”者!
3 体育局抓娃娃,一定要向学校称臣。娃娃、球场、教育和教练,四大娃娃足球的要素中,前三点都在学校,惟教练员是体育局的优势,因此体育局的属下一定要能走进学校,在学校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因为你将来是要卖球员的,因此你必须和学校利益均沾,千万不能这一面拿着红头文件向校长说:“为了国家的荣誉……”那一面掐着运动员的脖子、和职业足球俱乐部的老板讨价还价。
4 有一句很不着边际的话:把青少年的足球培训权收回到体育局手中。
理工大学有一支学生球队打进了中甲,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教委的动作,从中小学选拔后备力量,已经是他们的即定方针——体育局要收他们的训练权吗?
前不久,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国家教委体卫艺术司、体育总局群体司等三部委开展“校园足球发展计划”,宣布赞助发展足球运动的城市和学校——体育局要收他们的训练权吗?
而且,职业足球俱乐部是不可能到20岁才组织自己的梯队的。他们在工商局注册,经营活动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娃娃足球怎么搞——郎效农说“多元化”——是客观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5 足球运动员的六大运动素质是:灵敏、柔韧、协调、速度、耐力、力量,一般说从10岁的速度敏感期开始到17岁左右力量发育成熟,运动员的选拔也会在这个时间完成。从20岁的专业联赛上选职业球员实在太晚了。贝利16岁进国家队,黄博文16岁进入国安一队。职业球员的年龄限制,不科学,不好操作。我国的职业足球联赛已经满足了足球观赏市场的需求。有什么必要恢复必然冷清的专业联赛哪?体育是游戏,拿着国家的工资自己玩乐,实在太奢华了。

五 关于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娃娃的培训力度
1 对职业足球来说,必须坚定从娃娃起就精雕细刻的指导思想。中国体操、游泳、跳水队的成绩,已经证明这是铁的法则。足球运动运动员的成长周期长,更需要从娃娃起、就有着严格的、刻苦的、科学的训练,更需要细致的管理。否则,冲出亚洲就是一句空话。
2 举国体制年代,体委垄断娃娃足球。最下力的就是搞“三集中”——集中食宿、集中训练、集中学习——它支撑了中国的足球运动。
一个空白的运动项目,只要你搞了,就有成绩;
一个刚刚起步的项目,只要你搞着,就必定进步着;
由体校出来的队员支撑的上个世纪90年代的甲A,给对足球运动很朦胧的中国球迷带来欢乐;
细数当前中国足坛上活跃的精英,哪一位不是当年举国体制的产品!
是的,我们是有成绩的:在物质极端贫乏的年代,体委坚守在足球场上,为我们今天的足球留下继续行走的天地,我们不该忘记过去!
但是——三集中走向了它的反面:为了政绩的需要,体校把各个学校较突出的孩子调到一个学校,说是“党的事业的需要”——于是这个假冒的基层学校打遍友邻学校无敌手……只此一举,整个一个地区的足球运动就消亡了!
同样是“党的需要”,在统一对外的原则下,是体校首先开创了年龄修改的中国体坛弊病;上行下效,以大打小,风靡中国,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吃亏的老实人,是中国足球!
操作“三集中”的人们,如愿以尝的提了干、入了党(那时候没有奖金刺激);如果只是窃窃暗喜,也就算了。可惜,他们竟以为他们是行家,是创造了中国足球辉煌的人——大概主张全面恢复体育局在足球上的所有权的人,便就是那些至今还没有明白过来的人。
让人神伤的是那些可怜的孩子——他们从此浸染到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的人群中去了。他们真觉得自己是天才了。他们一下脚就把对手灌上10个、20个球,直到长大了,他们依旧霸起十足。可惜的是一到了世界上,他们就只有吃烟的份了,他们的爷们劲、男子汉劲统统化为撒野!
永远不要忘记这个教训:足球运动是大众的运动,是需要规模的,绝对不会有一花独放的事。
这个规模是多大?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足球工作者,提出过8:4:2:1的模式,即一支高水平的球队要有两支青年队、4支少年队、8支儿童队为基础。30年过去了,从国外优秀球队的调查资料和我们自己的实践说明:用16支小学队、4所初中队为支点,是能够满足组建一支优秀球队的需要的。
3 职业足球俱乐部一定要有这个规模!
我国有世界上一流的球迷。有世界上最大的观赏市场。职业大联盟即将出现,真正的足球市场化即将到来。产业足球所蕴藏着的巨大的经济含量即将释放出来,发给那个拥有最优秀球队的老板。
你要想有最优秀的球队,你必须要有自己的运动员生产线,你必须从娃娃抓起。
经营这样一个规模,其实按眼下的行情,最顺利通达的路,100万就足够了(我们的俱乐部只一位外籍教练,一年的薪金就是几百万人民币)。100万,就可以组织一个隶属于俱乐部的25名专职教练员的少儿部(不是青少部!),在教委的协调下和16所小学、4所中学签约创办训练基地。只此一举,踢球的娃娃、教育娃娃的学校、足球培训的球场就全有了,娃娃足球的舞台就搭好了。
只有这样的舞台,才能培养有德行、有文化的球员,才能发现和培养有天赋的后备人才,才可以免除“一将成名万骨枯”的悲剧,才能够彻底铲除“以大打小”的毒瘤,才可以最大限度的纠正少儿足坛的不正之风(如索贿受贿、体罚和变相体罚等),才能保持系统而稳定的训练状态,才能够形成俱乐部统一的技术风格。一句话,惟有这样,俱乐部的前途才有坚实的基础、中国的足球才有光辉的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立春后
后一篇:吃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