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的速度很慢,一般情况下一本书别人两三天看完了,我起码要看上半个月.究其原因是上小学的时候学鲁迅的杂文后养成的习惯.在我印象中每次学到鲁迅的课文时,书上都划满了横线,还有重点字的圆圈.我一直觉得这哪是杂文呀,整个是一个声讨对旧中国不满的一个密电文,每一段话,每一个字都有其含义.都有其中心思想,要不是老师教我,那么点小孩绝看不出来.后来看书就开始逐字逐句的吃书了.虽然慢但是我爱看书,因为我觉得多爱书没什么不好.那时也没有电脑什么的.时间空闲的时候看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上小学的时候喜欢郑渊洁的童话.后来返回头去看郑先生的思想有些像现在的写"哈里波特"的那个女作家.只是比她要早很多.那时他写的皮皮鲁,鲁西西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我,我之所以清楚的记得是在小学的时候看的,是因为那时爱看皮皮鲁的故事,又没钱买,只好去王府井书店站着看不花钱的书.那天是他的新书刚发行.围了很多的人在买呀.我个子小好不容易挤进去拿本书边看边给挤了出来.那时郑先生还在王府井开了一家皮皮鲁与鲁西西的专卖店,他在里面签字售书,我也去了.那是我唯一一次去买作者签字的书.
大一点的时候喜欢看四大名著,家里有现成的不用花钱买,而且那时也有虚荣心了了,觉得看名著是一件很牛的事情.四大名著里面我最爱看的是三国演义.那时家里的版本还是竖版的繁体字.这是唯一的一部我看完了的四大名著.这套书后来在长春的时候我又看了一遍,还不过瘾又用MP3录了袁阔成先生的评书听了一遍.我尤其喜欢诸葛亮出山后一段的描写,可惜,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一下就得了两个最后也没有统一汉室.伏龙幸遇明主而不逢天时,也让人叹息.
看<红楼梦>是因为我十四岁那年上演的电视连续剧.社会上很是风靡过一段我记得我拿着书一个人去了大观园,边走边看了里面写大观园的那一篇.<红楼梦>没看完是因为后面的是高鄂续写的.如果没人告诉我也许我会看完它.电视剧里我最喜欢的是演薛宝钗的那个演员.
<水浒>我看了两遍都没看完.都是看了一半就咬看牙看不下去了.不知道为什么.
<西游记>说更别提了.看了第一篇就扔下书看六小灵童去了.
进了运动队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我看的书越来越杂,什么都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冬天里的春天>,<围城>.<山本五十六>,<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还有金庸,古龙.值得一提的是金先生的书我是从<天龙八部>开始着迷的,<鹿鼎记>是我最喜欢的作品,我觉得他之所以在写完这总书后退出是因为这部书已经是一个顶峰了,不可能再超越.
对于外国文学我并不是很热衷,就象看盘只爱看国产片.但是有几部还是非常的好看.我接触的最早的外国小说是<福尔摩斯探案集>,它让我觉得我有理由更应该喜欢外国人写的东西.很长一个时期我在写东西的时候,都会摩仿书中的语法口气.我记得我为了凑齐五部跑了很多家的书店.管家里要买书的钱.
后来在长春的时候看了小仲马写的<茶花女>,那是怎么样的一部精典名著啊.我从来不会为了一本书晚上睡不着觉非要把它看完不可.我深深的被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所打动.为了自己爱的人而不惜痛苦的牺牲自己是多么伟大啊.顺理成章的我又买了大仲马的<基督山博爵>那是我在长春的最后一年,我看书已经到了疯狂的时候,除了训练,谁看见我都拿本书坐着,我觉得有点看傻了.
回北京后我再也看不下书了,主要是静不下心来.觉得再看一些小说是浪费时间.零四年的时候好象只看了一本书还没看完.它是<狼图腾>,这三年来真的不怎么看了,也没什么可看,王朔也不写了,池莉也不写了.倒是买了三本金融方面的书.逼看自己看,想学习里面挣钱的方法,后来当我这两天违反了书中的劝告,买了一支*ST风险很高的股票的时候,我觉得对不起书中的作者,就把看了一半的书放在一边.赌博似的看这支股票.如果赔了我就把下一半看完.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