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月25日挂牌 建行创回归速度纪录

(2007-09-07 22:59:25)
标签:

证券/理财

理财

证券

分类: 财迷心窍
 
9月25日挂牌 建行创回归速度纪录

  A股市场又迎来重量级银行股。当初在H股上市历程中充当探路者的建设银行(0939.HK)两年后终于可以衣锦还乡,9月7日顺利过会。

  记者获悉:建行将于9月11日启动预路演,9月25日挂牌上市。从8月27日正式递交上市申请至挂牌不足一月,创下回归速度纪录。

  受建行回A消息刺激,建行H股价格高歌猛进,雷曼兄弟已将建行H股目标价上调至7.22港元,其H股股价亦不断创出新高,9月6日,建行H股收盘价为6.84港元。

美国银行未行使反摊薄权力

  接近建行消息人士表示,建行回A后成为迄今为止A股筹资额最大的发行几无悬念。此前A股IPO集资额最高纪录保持者是工商银行(601398,1398.HK),去年10月工行A股发行为149.5亿股,总计融资466.4亿元人民币。而此次建行发行不超过90亿股A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3.85%,目前有消息表明,建行A股IPO定价区间预计为5.8元~6.2元人民币,计划募集资金不超过558亿元人民币。

  虽然建行A股规模远低于工行发行规模,但得益于近一年间股市的水涨船高,目前预计的建行A股发行价格已经超过当初工行的发行价3.12元,这将助力建行成为A股筹资的“龙头老大”。

  另据透露,建行的战略投资者美国银行迄今为止并未正式提出行使反摊薄权力的要求。此前,美国银行持有建行股份19.9%,此次发行后,其持股会略有稀释。按照3.85%的发行比例计算,美国银行持有的股份将会减少约0.7个百分点。

  据市场分析师认为,当前资金流动性充沛,建行自身的业绩亦有不俗表现,公开发行后,二级市场股票仍有上升空间,10元价格亦可期待。

  尽管市场对建行的回归格外期待,但潜在的投资风险亦需清醒认识,不少业内人士对建行后续走势的持续性表现出隐约忧虑。

  建行的招股说明书显示:“本次A股发行募集的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充实本行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事实上,目前建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43%、11.34%,远高于监管部门规定的4%和8%,但较2005年11.08%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已有下降。

取消战略配售  增加市场供应

  除回归加速外,建行此次发行方式选择的细微变化同样耐人寻味。从中或许不难看出监管层市场调控思路的变化。

    建行的招股说明书显示,此次将“采用网下向询价对象询价配售与网上资金申购发行相结合的”发行方式。知情人士透露,这是继北京银行之后,第二家不再向战略投资者进行配售的公开发行。

   “有关部门希望以此来增加股票市场的供应量”,前述人士告诉记者,“未来这种方式将有更为普遍的应用。”

    其实从即将上市的北京银行在发行方式选择上的微妙变化,这种调控思路已初现端倪。 北京银行数日前公布的预披露信息显示,他们将选择“向战略投资者定向配售、网下向询价对象询价配售和网上资金申购发行相结合”的发行方式。仅仅几天后的93日,北京银行正式对外公布的招股说明书则将发行方式不动声色地修改为:“采取网下向询价对象询价配售和网上资金申购发行相结合的”发行方式。

   而此前参与A股发行的银行无一例外地采用了三种方式相结合的配售方式。按照证监会此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股票发行方式的通知》,战略投资者可参与股票配售,监管部门将其定位为“与改造公司业务联系紧密且欲长期持有发行股票的企业法人”。与之相应的《法人配售发行方式指引》显示,发行量在8000万股以上的,对法人的配售比例原则上不应超过发行量的50%;发行量在20000万股以上的,可根据市场情况适当提高对法人配售的比例;原则上,战略投资者不超过2家。

    “此举除了考虑正常的融资功能外, 还考虑到投资者对公司后续发展的支持情况, 以及不同投资者对股价的稳定作用。” 分析人士告诉记者,“现在看来稳定股价的历史作用已经让位于率先满足投资者和资金对于新股发行的渴望与追捧。 通过扩容等多种手段对市场加以调控。”

    上海证券报和申银万国最新发布的《股市月度资金报告》显示,8月份,A股市场的存量资金一举增加2200亿元至130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A股市场在最近两个月内连续刷新资金纪录,合计流入资金逾3000亿元。

    而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对新股的审核速度也明显加快。七八月间,发审委审核的拟上市公司家数达27家,比此前两个月多出20家。“建行加速回归,与此似不无关系。”分析人士表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