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南海南沙三沙市岛礁《南沙探秘》爱国主义永署礁杂谈 |
我登上了南沙永暑礁
导读:永暑礁位于南沙群岛西北部的最北端,北纬9°32′,东经112°53′,礁盘长约14.5海里(26公里),宽约4海里(7.5公里),面积约21平方公里,距湛江735海里,距西沙永兴岛448海里。1988年2月2日进驻,建有南沙海洋观测站。它是我在南沙驻守的礁堡中建设面积最大的一个,建设时间最早,设施也最齐全。
http://s4/middle/4866e70eg7a55ae011b53&690
4月3日,星期六,晴。
6时就醒了,从永暑礁开过来的拖船,已经靠在补给舰旁边,开始补给装船了,于是起身去甲板。据介绍,这艘停靠在永暑礁的拖船,只负责永暑礁的补给运输,平常供守备部队领导巡礁用。
永暑礁就在补给舰不远处,两层楼房上的4个大字“祖国万岁”,已经看得很清楚了。
吃罢早饭,8时即坐拖船上永暑礁。
礁上官兵列队欢迎,并敲起锣鼓,欢迎仪式相当热烈。
永暑礁码头上竖立着醒目的主权碑。这座主权碑由碑座、碑干、碑顶3个部分组成,碑座有3层呈紫红色,标示着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3个大的群岛,面积8.23平方米,象征着祖国南沙群岛82.3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主权碑的中心主干部分高1.988米,寓意着我军于1988年进驻;碑干的正面刻着“永暑礁”3个特大红色字样,右侧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沙群岛”红色字样,左侧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二〇〇〇年五月立”红色字样;碑干的背面镶刻着“永暑礁”3个红色大字,右侧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沙群岛”红色字样,左侧则刻着“海南省人民政府二〇〇〇年五月立”的红色字样;碑的顶部有一颗大红色的“心”形图案,在“心”形里镶刻着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上面特别用红色五星标记着北京和南沙永暑礁的点位,寓意着“祖国在我中”、“南沙守礁官兵永远心系北京”。
据南沙守备部队部队长刘堂介绍,这座主权碑的设计、制作等,都是守礁官兵们自己完成的。当时负责这一任务的,是时任海军南沙守备部队部队长、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被人称为“守礁王”的现任海军驻海南某基地副司令员龚允冲,他带领守礁官兵利用施工剩余的材料,制作了这座主权碑。
在两边长满大叶榕树的爱国路前,有一凉亭,名“南沙亭”,亭中另立有一呈三角锥体形状的南沙主权碑。它是用花岗石材料制作的,高1.6米,重约400公斤,上尖下宽,底部有三层座,象征着祖先留下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巍然屹立在中国南海上。在锥体形状的3个面上分别写着“海南省人民政府一九九一年十二月立”。其中,正面镶刻着时任海南省省委书记邓鸿勋的题词“保卫南疆、开发南沙”;另一面镶刻着时任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刘剑峰的题词“加强海防、建设南沙”;再一面镶刻着:“海南省管辖海口市、三亚市、通什市……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以及海域。……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
据介绍,目前在我南沙群岛各礁礁堡和礁盘上,都分别竖立有我渔政部门、海洋考察官员、军地施工人员、舰艇巡逻编队以及守礁官兵等设计制作的标志性主权碑。
欢迎仪式结束后,部队长刘堂领着大家参观礁上的碉堡、机枪阵地、高脚屋俱乐部、图书室、爱国路以及食堂、储藏室、猪圈、“三防菜地”等。
“三防菜地”很著名,号称防风防雨防晒,有1.2亩,里面分隔成井田状,种有小白菜、苦瓜、辣椒、空心菜等。菜地的土,是官兵们从各自的家乡、全国近30个省市区带上礁的五色土,每个菜畦里都插有一个白底红字的标牌,上书“北京”、“上海”、“天津”、“湖北”、“山东”、“广东”等省市区的名称,囊括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也有个别特殊的,比如有“湛江”、“珠海”、“广西大学”等。
守礁官兵说,这礁说小也小,在全国地图上只是一个点;说大也大,在菜地走一圈,就遍览全国。
菜园入口处有一副对联,横批仅一“园”字,上联为“无土运土无菜种菜无中生有”,下联处一直空白着,据说曾经面向全国征集过下联,收到应征的下联10万余条,至今不能定夺……
参观之后,副部队长王明辉在会议室给大家介绍第92批南沙守备部队的情况。外面很热,估计得有三十八九度,会议室的空调倒很冷。
王明辉先介绍了南沙的基本情况和各礁的情况,然后重点介绍了第92批守礁部队3个月来的主要工作。
他概括守礁部队的主要特点,也很有特色,比如“两大”——辖区跨度大,从湛江到永暑礁有1400公里;气候反差大,南沙高温、高湿、高盐,年平均气温28℃,常年受东北和西南季风影响,局部低压造成大风多、起风快、突发性强,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都比大陆恶劣。比如“两高”——战略地位高,南沙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通要冲,是重要的国际战略通道,是我国南海安全的重要屏障,是南海作战方向前沿阵地的“桥头堡”;对守礁官兵素质要求高,南沙形势严峻,敌情复杂、突发性强,情况处置要求高、政治责任大,在应急处置突发事件时对守礁官兵提出了更高的组织要求。比如:“两特殊”——行政编制特殊,守备部队分前后方两部分;驻守环境特殊,体现为“远、险、散”,各礁远离大陆,独立分散,相距较远。
谈到“紧贴实战要求,从难从严大抓训练”,他也总结成3句话:抓战术基础训练,练战斗作风;抓专业技能训练,练岗位精兵;抓防御战斗演练,练组织指挥。
永暑礁是我在南沙驻守的最大的岛礁,一代又一代南沙人用辛勤的汗水把它建设成一个看起来比较适合人居住的地方,礁上的大叶榕树长得很茁壮,还有一棵四五米高的椰子树,上面结有椰子。部队长说,靠近海边的树,遇上大风浪,不是被撅断,就是因海水扑上来使地面盐碱化而难以生存。
中午刘堂请大家在礁上吃饭,大家边吃边表态。金教授说完,侯处长讲,然后是查大校,最后是我。我表态说,我在来时的船上已经一路采访了7位这次即将上礁换防的官兵,文字已经整理出一万多字,下面我还要把8个礁长和守礁的其他各个专业兵种都采访到,回去在军事周刊用整版的篇幅,把南沙部队和南沙精神报道好、宣传好。
下午采访部队长刘堂,他是河南原阳人,很有思想。他特别谈到,不要再宣传南沙多么艰苦了,全军比我们这里更艰苦的还有的是,要多宣传南沙的变化。同时他对国人对南沙和南海的现状了解的缺失,很着急,认为应该大力宣传,让全国人民更多地了解南沙,让海洋国土观深入人心。
2010年春节前,我在《人民日报•军事周刊》专门策划了一期边海防官兵给全国人民拜年的专版,确定东西南北各一个边海防哨所,我负责联系新疆神仙湾边防连和南沙守礁部队,冯春梅负责联系东海大竹山岛和北边的漠河,4个哨卡各一篇通讯,我撰写评论《致敬:节日戍边人》,并配以边海防官兵给全国人民拜年的照片,在2月12日除夕前一天见报,引起较好的反响。
刘堂告诉我,这版的报道对他们激励很大。他提出,能否帮忙把全国东西南北的4个边海防哨所连起来,搞个联谊会,建立固定的关系,比如建一个网站,相互可以留言跟帖,经常寄一点各自自制的有意义的纪念品什么的。我当即表示,这个想法太好了,具体联系工作我来帮他们牵头,回北京后尽快落实。
我从北京出发时过于匆忙,2010年1月刚出版的游记新著《游方记》只随身带了一本,我签上“敬赠南沙卫士”致送南沙守礁部队的图书室,刘堂愉快地接受了,并表示自己先“学习学习”。
采访结束,我毫无倦意,于是到礁上四处溜达,正好碰上即将换防下礁的南沙群岛邮政局“局长”汪洋峣。永暑礁有祖国最南端的邮局,称“中国海南省南沙群岛邮政局”,主楼前有标牌和邮箱,还有一间专门的办公室,和大陆上一样,邮局有两枚章,一枚是三角形的军邮章,文字为全国统一的“义务兵免费章”,一枚为圆形的邮戳,上面一行弧形字为“海南西南中沙群岛”,中间直排的是日期,显示“2010.04.03.09”,下面一行弧形字为“南沙群岛2”。邮政编码——573101。
今天是上礁和下礁的邮政局“局长”交接班,在邮政局办公室,老“局长”汪洋峣告诉新“局长”,邮戳章上的日期调试,只需用工具拨一下就行了,很方便。
也许是连续在海上漂泊了几天,适应了船上晃悠,今天站到永暑礁的陆地上,觉得脚下地面仍在晃悠,走路都不那么稳了。
17时,从永暑礁返舰。守礁官兵又列队举行欢送仪式,拖船徐徐离开,官兵们在不停地高喊“首长再见”、“亲人再见”,最后许多官兵跑上碉堡,挥舞着帽子,仍然在不停地呼喊……
(节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的《南沙探秘》,待续)
http://s15/middle/4866e70egc758deda61fe&690
永暑礁
http://s8/middle/4866e70egc758e1247947&690
永暑礁“三防菜地”的黄瓜长势喜人
http://s14/middle/4866e70egc758e39dc1ad&690
永暑礁上巡逻 查春明 摄
http://s8/middle/4866e70egc758d2cafaf7&690
作者斯雄(右)向南沙卫士赠书 郭承清 摄
http://s14/middle/4866e70egc758d332bd1d&690
永暑礁主权碑和岗楼 斯雄 摄
http://s11/middle/4866e70egfc978585ac3a&690
永暑礁上的爱国路,两旁是成排的大叶榕树 斯雄 摄
http://s11/middle/4866e70egc758da338fca&690
战友再见 斯雄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