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地岛:世界最南端的城市(组图)

标签:
杂谈旅行阿根廷旅游谈天说地休闲文化生活 |
火地岛:世界最南端的城市
——走马观花巴阿秘系列之十二
斯 雄
抵达卡拉法特之前,阿根廷华人华侨总会主席陈大平先生告诉我们,你们到卡拉法特,估计是到金大中先生开的中餐馆吃饭,他的名字很好记,和韩国前总统一个名字,我给他打电话,请他一定接待好。
26日抵卡拉法特第一餐,就真的是在金大中开的中西餐自助餐馆,而且人很多,其实菜做得很一般,但在这个小镇,中餐馆仅此一家。一进门,金先生就很热情,并特意给我们每人单做一碗雪菜面。
27日参观完大冰川,中午又在金大中的餐馆就餐。金先生又特意给我们每人一碗雪菜面,并单做了一盘红烧黄鱼,炒了一盘生菜。
下午1:00,我们从卡拉法特飞火地岛——世界最南端的城市,也是我们到阿根廷后最诱惑我们的地方——登上这个岛,差不多凡事都可以冠以“世界最南端”。
据说,当初麦哲伦攻占此岛时,满岛的土著印地安人都点着火把,整个岛上火光冲天,遂以此命名。火地岛首府叫乌苏怀亚(USHUAIA),岛上的大海湾就叫乌苏怀亚海湾。在当地土著部落亚马纳语中,乌苏怀亚的含义是“向西深入的海湾”、“美丽的海湾”之意,在印第安语中则是“观赏落日的海湾”之意。
整个火地岛面积约48700平方公里,1881年智利和阿根廷划定边界,东部属阿根廷,西部属智利。阿根廷的火地岛区相当于一个省,首府乌苏怀亚有1.7万人口。
我们在布宜穿短袖,在卡拉法特加件夹克,就可以了。刚抵达火地岛,立刻感觉到冷,当天气温只有11度,还下着小雨,我们不得不把毛衣和秋裤等带来的厚衣服都穿上,全副武装起来。
火地岛地处南纬54°49’,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距离南极不足1,000公里,是世界上除南极洲外最靠南的土地,因而乌苏怀亚既是离南极最近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南端的城市。因为离极地近,到晚上九点多钟了,这里的天还大亮着,都快接近白昼了。
听导游说,火地岛上最后一个印地安人,已于1911年去世,岛上现在已经没有印地安人了。
乌苏怀亚显然比卡拉法特繁华。据说最早这里是关押犯人的地方,后来改为免税特区,并兼为海军基地。岛上商铺卖照相机、望远镜、音响、电视机等电子产品居多,因为免税所以在阿根廷应该算是便宜的。不过,那些电子产品在中国人看来不能算是最先进的了,数码相机以500万像数以下的居多,800万像数就算最先进的了,而且价格和中国比,一点不便宜。
27日晚下了一夜的雨,早上起来,气温只有2度,更冷了。
28日上午,游览世界最南端的国家公园——火地岛国家公园,也是世界最南部的一个自然保护区。
虽近极地,但这里林木茂盛,雪峰、山脉、湖泊、蓝天与森林相映成趣,色彩鲜明柔和。
火地岛国家公园里,还保有小火车和火车站,是过去犯人伐木时运输用的,当然也是世界最南端的火車站了。火车站现改做博物馆,不过里面的服务员,都是一副当时犯人穿的囚服装扮,很热情,也很滑稽。
纵贯美洲大陆的泛美公路(阿根廷3号公路)的起点也在火地岛国家公园内。由这里出发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为3242公里,之后大体上沿美洲大陆西海岸向北,直到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北冰洋边上的普拉德霍湾。
世界最南端的淡水湖也在这里,湖水清澈,湖面灰雾蒙蒙。只是因为实在太冷,我们已经顾不上多看几眼了。
火地岛国家公园完全保持自然景观的原始风貌。以寒带树木居多,树种不多,且东倒西歪,自生自灭,既有刚刚吐出的青翠,也有早已腐朽的枯枝。
路边的许多树枝上常见长着一种寄生菌,嫩黄色,一窝一窝的。据说当年生活在火地岛的土著印第安人,就是采摘这种“野果”充饥的,也因此被称着“印第安人面包”。同事尝了尝,据说不难吃。另有一些枝杈上,长满金黄色的树挂,仿佛一盏盏挂着的灯笼。导游说,她也不知道在阿根廷叫什么,她自己把它命名为“中国灯笼”,倒是很形象。
导游特地带我们去看一些被咬断的树桩,让我们猜是怎么回事。这当然无从猜起。
原来这些都是海狸咬断的。海狸的天敌是狼,一旦被狼追捕,海狸在陆地上是无处藏身的。但海狸很聪明,用尖利的牙齿能把直径10厘米的树齐根咬断,然后拖到小河沟里堆积起来,筑成一道堤坝,水流截断后,形成一个小湖面。一旦再被狼追捕,海狸就迅速跳进小湖底藏起来,不能潜水的狼,只能望水兴叹……
动物的小聪明,有时候一点不比人差。因为关系生存,和水獭差不多大小的海狸,居然能想出这样的办法,而且能费劲扒拉地把树拖行那么远,并筑成堤坝,确实让人想像不到。
我特意在火地岛邮局给北京家里发了张明信片,这也是世界最南端的邮局呀,可一直到2009年月1月16日,才从香港邮局辗转邮到,整整走了二十天。
火地岛,才是真正的天涯海角。(待续)
纵贯美洲大陆的泛美公路(阿根廷3号公路)的起点
也在火地岛国家公园内2008年11月28日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