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首香港十年路 记者亲历感触深(图)

(2007-06-27 21:56:46)
标签:

文化

感悟随笔

谈天说地

生活

职场

旅行

回首香港十年路 记者亲历感触深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6月26日刊登记者曹亚宁、见习记者李雪昆的报道:

回首香港十年路 <wbr>记者亲历感触深(图)

立足抓新闻

 

人民日报记者朱思雄2000年12月至2004年6月借调至香港紫荆杂志任编辑部主任,以一个内地记者的独特视角,向我们描绘了对香港媒体的直接感受。

 

打开香港的报纸、电视、收音机,以内地人“专业”的眼光来看,充斥其间的新闻多为些“鸡零狗碎”、“鸡毛蒜皮”的事情,上不了台面的。

 

比如,有一天,香港几家主要报纸的头条,报道的都是一男童被电梯拦腰夹伤送医院的新闻。一个偶然事件,却被炒得沸沸扬扬,有的甚至不惜用整版的篇幅。

 

小童被电梯夹伤与特首的活动相比,孰重孰轻呢?香港和内地的结论可能完全相反。

 

在内地,各级报纸、电视、广播的新闻里,政府主要官员的活动差不多每天都占据重要位置乃至头条,官员们排着队亮相。如果有一段时间出现例外,特别是中央官员,外国人就该从政治上疑神疑鬼了。

 

在香港,会谈结束后,官员得马上举行记者招待会,通报会谈情况,同时接受媒体提问;记者们也不会考虑给什么面子或是涉及秘密不秘密的事,经常是连珠炮似地对官员穷追猛打的诘问,想方设法要把“欲知而未知的事实”挖掘出来,告诉市民。如果会谈只是礼节性的,并无新闻价值,市民不关心,媒体不感兴趣,官方也用不着发布,发布了也没人刊播。

 

两地的这种区别,在港府的主要官员如特首、政务司长、财政司长到北京述职或商谈工作时,体现得最明显。活动结束,内地官员的“任务”即告完成;香港官员则要忙着举行记者招待会,向早已守候在外急不可耐的记者们通报情况。

 

我刚到香港做记者的时候,不是很适应。首先是,过去被吃请的机会较多,在这儿忽然一下子没了。在香港参加新闻发布会,也都是完事就走人。据说,曾有内地企业来港招商,沿袭内地的传统,给与会的记者发车马费,岂料第二天就被见了报。这还算是比较客气的,真是检控行贿罪,根据香港法律,也是可以成罪的。据说自此以后,内地单位再到香港搞新闻发布,连稍微贵重点的纪念品都不敢发了。

 

在香港的媒体上,新闻是不可能用来进行赤裸裸的歌功颂德的宣传的。有一次,我们一帮朋友一起看内地的电视新闻,新闻中正好在谈一家企业的成功之道。朋友中的一个港人很疑惑地问我,这怎么也是新闻?真要是“秘诀”怎能轻易透露给别人?

 

香港的记者是全天候工作的,几乎没有节假日。我所在公司租用的信德中心,是“赌王”何鸿燊的产业,而“赌王”是媒体追踪的当然对象。在楼下的茶餐厅经常有带着相机、摄像机的记者们坐在那儿喝茶,而眼睛实际盯着电梯口,一旦这样,估计何老板就该很快在这一带亮相了。有时候,这些记者在那儿一等就是一天。

 

香港记者的敬业精神值得敬佩。有好几次我参加完活动出来,碰到好多香港记者在楼外架着摄影器材守候。原来,因为有名人出席,这些记者知道后跟踪而来,可没被邀请入场,只好在会场外眼巴巴地候着。台北市长马英九到港访问期间,他的活动从每天几时起床、穿什么衣服和鞋子、在哪儿跑步和打太极拳、和市民聊了些什么,一直到晚上几时关灯休息等等,24小时都有记者在盯着,并作详细报道。

 

记者在香港被称做“狗仔队”——似乎不太雅。但媒体无论大小,在新闻发布会上都是平等的,不会因为是“大”媒体就可享受特权,得到某些特殊照顾。香港记者的提问一般都是封闭性的,切入点小,开门见山,敏感而刁钻,没有什么顾忌,常常让被采访者很难回避和回答。记得当时的政务司长曾荫权到北京述职,受到当时的钱其琛副总理接见,香港记者问钱副总理:“曾荫权的工作和陈方安生相比,怎么样?”陈方安生是曾的前任,在香港很有人缘;她的提前退休在香港引起很大反响,说法也多。把他们俩做比较,是有些忌讳的,但由中央领导人做出评价,在香港是有卖点的,记者也就无所顾忌地直奔主题了。

 

回归以前和回归之后,从总体上来看,香港的传媒市场和舆论环境,并无大的变化。对此,欣慰者有之,不满者有之。

 

不过,对香港传媒,社会不无微词。比如认为,香港传媒的社会责任感不够。有调查表明,七成以上人“对报章现时的操守有意见,认为问题的严重不仅止于‘私隐’,还包括失实报道、渲染色情暴力和夸张煽情”。尽管有这些见仁见智的看法,香港的新闻运作方式一直都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是香港参与国际竞争的一大优势。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6月26日第10版<特别报道>)

http://www.chinaxwcb.com/xwcbpaper/html/2007-06/26/content_1542.htm

 

 

回首香港十年路 <wbr>记者亲历感触深(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