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读书生活 |
午饭时分下班回到家里。客厅的沙发上,扣着一本宝宝昨夜看过的书;几个手工的真丝靠垫错落有致地躺在沙发上。打蜡的木头地板闪着幽幽的光,书房被钟点工阿姨打扫一新。那个搁在地板上的土陶瓶子里,静静地插着两枝金色向日葵。
下课回家总是很累,很渴,很饿;但是,我却并不急于吃饭喝水。坐下来,仔细检视着家里的一草一木和每一个角落。回家的时刻,我总是十分享受这空寂无人的美丽。
从书橱里抽出一本书,想一口气把它消灭了。一个美好季节开始的时候,总有一种读书的渴望。
当当网真是个好地方。没事的时候我喜欢信步上去溜达一番。听说张爱玲的《色戒》在国外上演了,我就在当当书城搜了一大堆张爱玲;刚刚开始新一轮教学任务,我又搜出来一堆与课程同名或相近的著述;几天之后,快递公司就会把这些新书送货上门了,等待新书的时候总是倍感充实。
每次新书到手,就急急地拿过来浏览一番;恩,以后要好好研读。但是,这个“以后”也不知道何时才能轮到。
真的读书的时候,我总不忘记对后代言传身教;夸张地说给宝宝听:读书,真是令人快乐呀;宝宝头都不抬,继续玩着他的游戏;他撅着娇嫩的小嘴巴笑嘻嘻地说:妈妈,我现在就很快乐。。。。。
宝宝总是以他出其不意的机智戳穿我的小把戏。
时代变了,宝宝不读书就已经很快乐;快乐,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
我小的时候,读书却是最令我快乐的一件事,只是妈妈因此很不快乐。看着几个女儿一人捧着一本书看,没有一个人对自个儿的手忙脚乱施予援手,妈妈很抓狂。所以,从小,妈妈就希望我能学着干点儿家务;比如,下八层楼去倒垃圾。那时,我们的楼房一般没有电梯。
那回我下楼倒垃圾的时候,邻居的叔叔正在垃圾桶边整理过期的书刊,花花绿绿的书报铺了一地。我从中随便抽出一本,就看见一篇回忆母亲清炒苦瓜的小文;再往下翻,还有小说和大段的诗歌;那天,等到母亲出来喊我吃饭的时候,我已经蹲在那个垃圾桶旁边把那本杂志翻了一遍。以后,凡是我下楼没按时回家的时候,母亲就会从窗口里往楼下的垃圾桶打望一番。而且,自从读了那个清炒苦瓜的文字以后,我就学会了吃苦瓜。基本上,我最喜爱的东西都与我读过的文字相关。甚至,因为某一天读的书不同,情绪与爱好就不同;而情绪与爱好不同,对待人和物的想法和态度也能不同。
有一年我过生日。那天,我恰恰读到一本写上海人过“日脚”的小说。也许与母亲的出身有关,我一向特别关注与上海有关的文字。于是,生日那天我却特想吃豆瓣酱,还有冷馒头,因此闹腾;因为那个豆瓣酱,生日的那天我被母亲打了几巴掌。而父母一向是很少打我的。
母亲对女儿读书不支持这件事,一向不被我身边的人们相信。但是,事实的确是这样。出生于书香门第的母亲,根本就不觉得读书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百无一用是书生啊。母亲的希望是我能像个女孩儿的样子,学习一点儿做饭、裁减之类的实用技艺。
母亲对读书的种种限制,不仅没有削弱我读书的快乐,倒是应验了“物极必反”那句话。正处在年少轻狂的年纪。母亲的限制,激起的是女儿不顾一切捡拾读书之乐的叛逆。
有一次母亲牙痛。父亲大概是因为公干不在家。那也是个初秋的夜晚,夜里淅淅沥沥下了小雨,又遇上停电。我跟母亲说,牙痛不是病,痛死无人问;我需要整夜看着你,不睡。因为拗不过我,母亲只好由着我了。
那个夜晚,因为吃过药母亲的牙痛并未发作。在安然入睡的母亲身边,我整夜在蜡烛下读着一本书,一本找同学借来的书。因为是借的,必须要在第二天上学的路上还给人家。所以,那个有雨的夜晚,我是打着陪护母亲的幌子,就着微弱的蜡烛的光线把那本书读完了,因此,我还获得了一顶“孝顺”的高帽子。在我记忆里,我很少买书,因为手上根本就没有钱;因为借书,我用尽各种招数结识了各年级的“藏书”好手从而党朋遍地。大概就是因为读书读得杂的缘故,我的作文总是被挂在理科班的读书专栏里做范文。。。
此刻的上海,夜凉如水,草虫唧唧。在明亮的书房里,我忽然记起自己当年竟对读书有那么多渴望;可是,当读书已经成为我职业的时候,我却惊恐地发现:我已荒废了很多的日月,很多本应与书相伴的日月。。。
秋高气爽,是个读书的季节;从明天开始,读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