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清明节

今天是清明节。我在医院的病床上度过。既不能去逝者的墓前祭奠;也没有办法打开电脑在虚拟的网上吊唁。
可是,我的清明节还是按往年的习惯度过——不能实地扫墓,就在心里哀思一切过世的我的亲属和朋友。他们在我的脑海里一一走过来,又一一走了过去。我闭上眼睛,看到了二十多年前就故去的妈妈和两年前离开我们的父亲。他们不说话,只有我在说,我要向他们倾诉,向他们坦露情怀,向他们表达失去他们后我的变化,这个世界上没有了父母,我是在走他们原来走过的路,却又是不完全相同的路。我彻底摘掉了“孩子”的“帽子”,成了一个完全独立的成人。我在心里为他们献上鲜花,摆上祭品,可惜的是不能点燃准备好的香烛,父母并不在意,他们微笑着渐渐远去。好象是说:只要你们在清明这一天心里有我们就行了。
郑重其事,一本正经,就象我真的到了香山墓园,站在他们面前一样。
这样的清明节我已是从母亲逝世那一年就开始了,26年来,从没有中断过。
我有时也在想:逝者已逝,我们作儿女的每年都悼念他们,到底为了什么
?
这里有一定的形式,也是一定的仪式。我们每年如此,用一定的仪式,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
我渐渐明白,死亡,虽改变了生命的状态,并未结束我们与亲人的关系。原来你是晚辈,现在成了长辈,在这场年复一年的仪式里,最好的缅怀是记得,也是放下。多少年后,躺在这里的终会换成你。
清明,说的明白一点,就是一个有关“传承”的日子,有哀思、有纪念,是责任、是感恩。不论家教传承,还是家国情怀,都寄寓在这清明节的叩拜之中。有没有人监督着你也许并不重要。清明节落在一年中最美的时节,却也是所有节日中最伤感的。当我们急匆匆地行走时,别忘了停下脚步,回头看一看。人生终有别离,但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我满意自己没有因为特殊原因而淡化清明。我相信祭奠死去的亲人,是没有忘记传承的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