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谢亚龙136555 vs 伦敦奥运125

(2012-05-09 11:08:50)
标签:

体育

《谢亚龙136555 vs 伦敦奥运125

《东方体育日报》59日“棋从断处生”专栏

谢亚龙136555 <wbr>vs <wbr>伦敦奥运125

上期给《东方体育日报》来了篇《谢亚龙案件的走势分析》,刊发后贴到新浪博客,结果两天之内点击阅读136555。前天又给《体坛周报》发了篇迎接伦敦奥运会的《不必害怕,伦敦众声喧哗》,同样贴到新浪博客,两天内才125个点击阅读。

有点晕了!足球反赌扫黑与伦敦奥运会的关注度差别咋就那么大呢?

这让我想起一个老段子:说是某人买了一坛好酒,放在院中,第二天,酒少了1/5。于是在酒桶上贴了“不许偷酒”四个字,第三天酒又少了2/5。他又贴了“偷酒者重罚”,第四天酒还是被偷。朋友知道了建议;把酒桶贴上“尿桶”二字,看谁还喝?第五天他哭了,酒桶被尿得溢了出来。但故事还没完,第六天他再次在酒桶上贴了“不许偷酒”四个字,那一天有许多人都哭了……。

从这里能受到一个启发,那就是你越是去限制人家去做什么事,往往事与愿违。但若是顺其自然,说不定就能得到双赢的效果。

我这上有老下有小的普通老百姓,如今是不想招惹什么是非了。关于谢亚龙的案情走势分析,看来只有“相信组织,相信司法,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了。但由谢亚龙案件引发的《红楼梦》之研究,确是可以从学术上来探讨的。

当年上学时为了赶时髦,为了在女同学面前显得有学问,也曾粗读过《红楼梦》。但读书时不求甚解,虽然通过诗词、对联、药名、谜语、故事梗概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在“红学”一知半解方面还是收获甚微。但是当谢亚龙的律师再次提到《红楼梦》,聊起《红楼梦》第一回中出现的两个人物的名字代表他这个案子的时候,似乎对《红楼梦》更加“谁解其中味”了。

其实在《红楼梦》开篇中 曹雪芹老师就曾预告:“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起?说来虽近荒唐,细玩颇有趣味”。这“看官”和“颇有趣味”实际上说明了《红楼梦》就是一部文字游戏书。

这让我想起2007年随马良行指导率领的中国女足去陕北延安慰问比赛的路上,谢亚龙也曾经聊起过《红楼梦》。不过那次是聊《红楼梦》第十回,聊张友士给秦可卿开出的那张中药处方。据学者研究认为:那张处方的十六位中药,其实就是一剂安邦定国的良药。其中的“熟地”、“归身”、“ 延胡素”等药名都有说法,而那味二钱的“香附米”,应该就是说要降服陕西米脂的李自成……。

按下《红楼梦》这部明末隐痛的藏谜奇书不表,还是回到专栏开头吧。

今年是如此认真的研究伦敦奥运会,研究英国的创意经济,研究727日奥运会开幕式那从莎士比亚《暴风雨》中获得的灵感……,但这伦敦奥运会还就是热不起来。不仅市场开发热不起来,奥林匹克文化展示活动也热不起来?

所以写伦敦奥运会也没啥激情了,还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