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员这个工作其实蛮辛苦,爬山下河、挨冻受伤都是家常便饭。而且经常睡眠不足,动辄十几个小时的工作,节假日也不能休息。过去我总说演员的工作是“高级打工者”,仔细想想并不完全对。这个工作的收入和劳动强度并没有一般意义的“合同工”那么稳定,也没有“钟点工”那么准时。要是做好了的话(大家能看到的也只有做的比较优秀的),收入要比“钟点工”高,但其实演员里的群众演员收入真的没有钟点工高。
我们小区的钟点工有10块一个小时的,15块一个小时的。“10块大妈”基本每次来都是磨时间的,动作舒缓,落落大方,凑够三个小时走人。“15块大妈”动作麻利些,擦桌子擦地,两小时搞定。如果不按时间包活的话估计“10块大妈”也能快。所以说,人的能力有大小,关键是要点精神。但是对于我来说效果没什么区别。有时候我更喜欢找“10块大妈”来打扫,因为万一这次15块的动作慢了些,于我的经济就不划算了。虽然她一般比较快,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就阐明了一个原理:高端的人才未必就更好找工作。
反过来说剧组的群众演员,有的时候要一早6:00到,半夜才回去。虽然我不太知道现在行情,但是绝对拿不到一小时10块的价格,应该是一天30以内。因为有次在影视城拍戏,我看剧组租了很多马,还有人在喊:“多上步兵!多上步兵!马太贵!”。租一匹马一天是三百,一个群众演员一天是三十,所以一个马兵的钱可以换11个步兵。这样算对吧?当然这个事情我印象有些遥远了,有些杜撰成分,但是“马比人贵”是事实。而群众演员价格之所以这么便宜,也是因为从业人数过多,供大于求,而且技术含量偏低。---这又阐明一个原理:低端人才工作的唯一优势只有价格。其实众多的群众演员为中国影视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工作很辛苦,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生活环境往往在社会的低层。我也希望逐渐他们的待遇能够有些改观。
算了半天帐,我也说说我自己的事情。我拍完《瑞莲》回来,也算休息几天,却休息生病了!这演员往往都这样,拍戏的时候提着一口气,一种精神支撑着自己,三天睡三个小时也好,冬天在高压水枪下淋12个小时雨也好,53度的屋子里穿西装也好(这些都是我经历过的),都不会生病,因为脑子里的信念就是“我不能病”,但是一旦杀青回家休息,这积累的病就都来了。前两天是气管炎,从澳门就有点感觉,回北京就完全发作了。这刚喝点梨汤好了,又肩周炎了。现在写博客就是因为疼的睡不着觉。
我先查了医书,迅速排除了落枕和“颈椎病引发的肩部疼痛”。这肩周炎最根本原因还是缺乏运动,解决的方法还是运动和劳动。所以我又得到一个原理:我不适合休息。我现在正在一边打字一边作网上教的《肩周炎体疗操》。并且决定今天搞家务劳动,让“10块大妈”暂时失业。
祝我的朋友们身体健康!祝我的爸爸妈妈也能多热爱运动并且早点把牙治好!
杨紫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