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紫茳
杨紫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854
  • 关注人气:1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上最重的一箭                     ---  杨紫茳

(2008-08-07 02:29:43)
标签:

杨紫茳

奥运

圣火

火炬

残疾人运动员

里贝罗

巴塞罗那

娱乐

房价

国庆

中国

历史上最重的一箭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杨紫茳

    古希腊伊利斯国王为了给自己的女儿挑选一个文武双全的驸马,提出应选者必须和自己比赛战车。比赛中,先后有13个青年丧生于国王的长矛之下,而第14个青年正是宙斯的孙子和公主的心上人佩洛普斯。在爱情鼓舞下,他勇敢地接受了国王的挑战,终于以智取胜。为了庆贺这一胜利,佩洛普斯与公主在奥林匹亚的宙斯庙前举行盛大婚礼,会上安排了战车、角斗等项比赛,这就是最初的古奥运会。而奥运会真正成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运动盛会,成为世界人民的节日,是开始于1896年的现代奥运。它不再与战争、死亡息息相关,而是代表世界的和平与团结。

  

    箭:战争、远程兵器。发明者相传是黄帝的大臣,“弦木为弧,剡木为矢”。箭在历史上被应用了无数次,尤其在冷兵器时代,箭的速度快,攻击距离远,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杀人工具之一。但在我心中,历史上最重要的、影响力最大的一箭,同奥运的历史一样,是代表和平的一箭。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残疾人运动员里贝罗在巴塞罗那的夜空中,用精准的一箭射向70米远、21米高圣火台,点燃圣火。这成为在我心中永远难以忘却的经典的瞬间。

   

    现代奥运与其说是体育竞技,倒更不如说是世界的一个节日。实际参与的运动员毕竟是少数,但全世界人都对于奥运都抱以极大的热情,在奥运中找到自己的快乐。感觉就像我们中国人的“过年”,“年”不是为了“年”这种传说中的怪兽过,而是为了我们自己过。奥运火炬点燃的一瞬,就像每年除夕夜“5,4,3,2,……”除夕倒计时零点钟声敲响的一刻,成为每届盛会最值得期待的瞬间。记得1992年里贝罗穿着希腊传统服装拿着一把普通的弓,用箭头接过圣火的时刻,我的眼睛不禁一下瞪起来。“他难道要用箭射燃火炬?!”时间并没有等待太久,里贝罗用他并不太灵活的脚步向前挪动了两步,搭弓、射箭,没有一丝迟疑。点燃的箭在高空中划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巨大的圣火照亮了天空,全世界沸腾了……。我想当时全世界无数人都会像我一样惊讶,虽然那时我是个孩子,但我能理解和体会到“压力”这个词。但承受里贝罗的那种压力,是我不可想象的。里贝罗这个残疾运动员,就在那一瞬间,在我,在无数人心中,成为了一个英雄,我们在钦佩他精准的技巧同时,更想知道他那一瞬脑子里在想什么?谁都知道,如果剪射偏了,那整届奥运会的形象将打了折扣,巴塞罗那人几十年的等待将留下不可挽回的遗憾。整个世界的眼光集中在里贝罗身上,无数人的心提到嗓子眼,祈祷着里贝罗的这支箭。但就是这一箭百步穿杨,让我永远记住了巴塞罗那,记住了勇敢的西班牙人。他们完全可以采用更稳妥的方式,来应对这庄严的一刻,但他们没有,他们把伟大的圣火交给了一个残疾人运动员,交给了他手上最原始的弓和箭。他们要给全世界人一个难以忘怀的精彩!

   

    对于这次点火,很多年后还被津津乐道,有说法说里贝罗夜间射箭难度大,练习了上千次,开幕式的前一天还曾射偏过。还有说箭没有射入火炬,因为火炬里有很复杂的线路,射入火炬会造成危险。而是要里贝罗的箭尽量接近火炬,引燃,并且偏出。不管怎么样,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点火仪式,注定成为经典,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个英雄的运动员和他背后一群有胆有识,浪漫野性的西班牙人。

 

    北京奥运万众期待。有了巴塞罗那的经典,我想北京奥运的决策者们压力也不亚于搭弓射箭的里贝罗。不过我相信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敢不会输给西班牙人。想想辕门射戟的吕布,里贝罗还是小字辈呢!

历史上最重的一箭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杨紫茳

 

 

本文刊载于2008.8.7<北京青年>周刊   请勿转载                          杨紫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