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更重要的是质量还是长度?这个问题总在争论。是做个倒霉一辈子的老寿星还是做个成功的短命鬼?让我们都不开心选择,所以问起来往往人们选择快乐了:活不用太长,六十多就行,钱不用太多,够花就成。其实要做到这样也挺不容易。那我们看世界杯,如果你是主教练,你会追求质量还是长度呢?这一点如果是我我会很明确,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什么队伍走得越长才越精彩。
世界杯和生命的问题如果要扯到一起,那就是世界杯直接影响到我的身体状况。连续熬夜腿也酸了,腰也疼了,坐电梯下楼都懒惰了。更重要的是牙疼,让我很难入睡。不过每天比赛的时候倒是很困,屡次睡着。觉得这届世界杯是很传统的,强弱分明,缺少冷门的刺激。当然淘汰赛好一些。东道主总是从分组开始就是有优势,但却造成很多比赛不精彩。我想我们中国如果哪年夏天办世界杯,就把非洲那些队弄到青海什么的比赛,老盼着下雪的乌克兰就去武汉赛区,其它全上高原喘去。这样的话,以中国的实力,进一个球,甚至拿一分还是有希望的。
看到现在,觉得这世界杯还是按大洲分成了四块。南美洲球队脚法秀丽,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绝活。欧洲球队很职业化,未必每个人都熠熠生辉,但打法合理、简洁,球星的作用突出。非洲球员先天素质很好,个个感觉都是踢球的材料,但上场还得具体看。非洲球队每届世界杯都是来撞大运,这届就退步很大,心理上、战术上都不够成熟,毕竟就像自己养不起孩子,靠在欧洲寄养几个,成不成材的就看运气了。亚洲还是差距明显,当然因为请了很多高水平教练,战术上是不吃亏的,个人水平不够还是根本原因。
足球水平的高低牵扯到很多因素,先天的身体素质,这一点亚洲比较吃亏;青少年球员的基础培养,非洲和亚洲都有欠缺;足球的基本设施建设和当地足球氛围,非洲、北美差一点;比赛经验和锻炼,亚洲、非洲差一些;心理因素,不好说,强队往往优势大一点,但也可能转化为劣势。
正因为种种的不同,造就了世界杯的几大风格。南美球员生活于足球的土壤,那里人人都踢足球,现在的球星也许就是过去贫民区的穷孩子,弄个球在街道上踢,总之,南美的球员是球探在人人都踢球的地方优中选优的。当年在甲A得过最佳射手的马麦罗,就是个巴西一般踢野球的,真是没法比啊!欧洲的队员可能不是从小就踢足球,往往先上学,然后才走进职业队伍。当然欧洲人先天的身体素质,优良的基本设施,先进的联赛,让欧洲球员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成长。从接触足球,他们身上就有“先进”两个字。非洲的球员可能生下来都没见过足球场,个别身体素质好的被拉去练球,以后个别到欧洲踢高水平联赛。多数球员没有机会得到很好的比赛锻炼,靠先天的足球天赋在踢。所以非洲球队有时候感觉“野路子”比较多,尤其是心理上极脆弱,集体感不强。毕竟大多非洲球员踢球只是为了谋生。亚洲球员发展特点就是没特点,踢球的人不能是太穷,否则交不起足校学费,基础设施一般,教练水平一般,联赛混乱,假球充斥,队员先天素质比较差。要追上世界水平,差距还很远。
世界杯是世界的,有各种风格才好看,拉丁的、非洲的,我们都需要。只是希望亚非水平不要差距太大,否则世界杯看一半就成欧洲杯了。非洲抓紧发展经济,亚洲赶紧练好身体,让世界的世界杯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