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说说驾校报名的问题。我当时是报的顺义的一所驾校(没办法,一般都不怎么近)。选择时候看班车情况吧,如果班车发车离家近,而且比较准时,车次又多的话距离就不是问题了。现在驾校很多,也不容易,都竞争。选择的时候不能单纯看价格。因为虚假的广告不少,比如有的打出“富康2600”我觉得就有点离谱,除了油和人员都没有什么赚了。这种虚假的主要表现就是两种,一种是“非全价”,第二种是“减少练习时间”。“非全价”就是说你可能交了学费之后可能还遇到“考试费”“上车卡费”“交规考试费”“资料费”等等,以后逐步收取。“减少练习时间”自然省油(学员练钻杆,坡起什么的都是挂一档反复开,很费油的),但对于学生掌握技术很不利。所以报名也不要只挑便宜,还是要问具体。再一个不要总看“考试通过率”,因为我觉得学驾驶还是个熟能生巧的事情,就得多练习,每个驾校通过率也不应该有太大差异。如果哪个驾校通过率总是100%,可能就是学校跟考试的部门比较会疏通。我们自己学东西,扎实些比较好,不建议总找通过率高的离谱的驾校。
一般第一个星期是大家上大课学“交规”,其实比较简单的。因为是死记硬背的事情,考试出100个题,90分才能通过。但是都是原题,连abcd的选择项顺序都不换的。这种形式好不好我们不讨论。但我还是建议学的时候多掌握一点,不要总是去背答案。尤其是很多路况实际操作的问题,比如什么线不能停车,什么线不能掉头等等。否则将来上路开车的时候会因为看不懂信号而被罚款,不值得。再就是考试的时候也不要因为题简单而掉以轻心,因为只有错10次的机会,还是答完以后再认真检查一下。电脑答题,当时出成绩,也很刺激的事情,反复检查也可以防止电脑答卷操作错误。
如果通过了交规考试就应该是练习钻杆。这个很枯燥,也很累。因为一般刚学开车都比较喜欢起步,换档,刹车这些乐趣。钻杆分为贴库,移库,倒库三项。帖库和倒库差不多,就是把车开出去,再倒回来,只不过分两个方向。开出的时候第一停很重要,车要正,如果歪着车倒,那教练给的标星就不准了。再就是一定要控制速度,因为中途停车也算失败,离合可以抬的慢一些来控制速度,但是一旦抬起来就不能往下踩了。如果速度快了,对于心理上和技术上都影响很大,失败也基本上因为速度太快控制不好。移库也是差不多,只是对力量上要求更多,手磨出茧子也基本因为这项。
学完杆以后就是面对“考杆”“学路”“路考”三项。对于这后面的我觉得主要是心理了。钻杆是需要技术的,但是反复练了十几天以后,考试其实就是要心理上能战胜恐惧和急噪。而上路看似技术性很强,其实在学好杆之后只要心理过硬,那只是个感觉和练习的问题。百米加减档,侧方位停车,直角转弯,坡路起步,通过限宽门这些项目都非常简单,多练习几次问题都不大,铁路道口,立交桥,红绿灯就更不算什么了。相对难一点的就是单边和井盖。对于这些,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开车不是一项有创造性的工作,尤其是考试项目,是适用于大多数人的。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都应该正常能通过,所以没有什么可畏惧的。首先要喜欢开车,不要把练习的过程当作是负担或者挑战之类,就是很正常的在走一道程序而已。当然在这个大前提下,有的人悟性好一点,可能就学的比较快,悟性差一点的慢慢走也肯定会成功。考路考的时候往往是大家坐一个车跟在考试车后面,轮到什么项目就考什么。一般都觉得单边很难,所以抽到自己单边或者井盖就先泄气了。觉得倒霉,心理也一下紧张起来。失败的概率更大了。
还有和教练的关系吧,很多人很关心这一点。我觉得其实不用特别好,更不能特别不好,毕竟人家教你是很辛苦的,和教练关系好一点你约时段和教学时候都方便一点。但也不能好到让人家不好意思批评你了,或者和教练总聊天,偷懒不练习。这样是损失。对于天天请教练吃饭我也很反对。
我去年顺利通过了考试,觉得学车的两个月真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体验,处在一个新的环境氛围,人都来自各行各业,各个阶层,但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不管你是大老板大人物,或者一把年纪,还是农村小伙子,没毕业的学生,一视同仁,都得一项一项的过。土掉渣的小伙计开的好,老板也得拿羡慕眼神看,下来还得虚心讨教。我觉得学车的氛围特别像网络游戏的氛围,生活中的一切都抛开,“学车”就像“练级”,是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虽然很短暂,但也是想现在写下来一点小经验给正学车的朋友分享。当然,我这个还是主要适用于北京地区,各地规矩不一样。听说有的地方可以15天之内拿到驾照,我觉得不负责任,为了安全还是不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