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雨滴的心语

(2010-08-19 14:12:14)
标签:

下雨

雨滴

听雨

大自然

分类: 本人原创

http://s2/middle/4865cfa5h749db171c771&690

    今天又是个雨天。大概从初中开始,我就喜欢雨天,只是因为如果雨天考语文的话,我写作文会很有灵感,成绩也会高一些。那时的作文都是应试训练,平时要写周记,过一段时间还要留一篇命题作文。我始终觉得这样的训练很矛盾,一边规定着上交的时限,一边又要求文章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同时文章的文体受限、行文的结构受限、文章的篇幅受限……我不禁在心底呐喊:这么多的限制,我哪里有真情实感可写啊?但应试就是应试,即使没有感觉,也要照着要求写一篇差不多的文章来,不然还能怎样呢?所以如果考试时能有灵感,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了。那时考完试,大家都在愁回家路上不好走,我却暗自庆幸自己这篇文章的小成功。就连听的雨声都感觉不一样,那种轻快的滴答声中充满了活泼和喜悦,每一滴雨都仿佛透着一股兴致勃勃的欢畅。

    记得初二时写过一篇关于听雨的周记,写的是我对各种雨声的感觉。那篇周记得到的评价比较高,具体内容忘记了,大致就是老师鼓励我去投稿。其实那只是我实在没事可写的时候拼凑出来的一篇文章,但其中描写的感觉都是真实的。我喜欢细雨的温柔,喜欢中雨的沉稳,喜欢大雨的豪迈。这大概就是老师要求的目的,要写真事,感情才能真实,即使是一篇应付差事的文章也可以读出来作者的感觉。也许是因为雨天考语文成绩高,我才会喜欢听雨,所以才能写出这篇文章吧。从此之后,我就开始尝试投稿。第一篇有回音的文章是《遥远的宁静》,那是初二下学期我在一次考试失利以后排解心情写的。它参加了《作文通讯》的一个比赛,虽然只拿到了一个优秀奖,但却给了我不少的鼓励。这大概也是我喜欢写作的开始吧。

    我总是在想,为什么雨天会给我写作的灵感呢?我至今也说不清楚。只是觉得天气有时会影响人的心情,而雨又会带来很多诗意。在这个喧闹的世界,雨滴的跫音有时小到被人们忽视,但细心去听,总会听到不一样的感觉。古人喜欢用雨做意象,寓情于景,或倾诉、或感叹。在这种情景中,雨滴是大自然的使者,人的心声和雨声形成了对话,其内容是一种情感的奔泻。雨滴落地汇聚成流,在有心人心中流淌着。这时候很多情感会很自然地露出苗头,只要抓住了这些感觉加以酝酿,就会迸发出灵感的火花。这种酝酿的过程就好像是修道中讲究的入静,静处一室,澄神静虑。这个过程会过滤掉心里的杂乱,安静下来开始写作。雨就会给我这样的媒介,让我更加投入。我更喜欢随心所欲地写作,没有旁人打扰,没有许多限制,可能我并没有写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但我在通过文字梳理心情,写作的过程很放松,写过之后也会很轻松。

    但是如今的雨则会带来些许沉重。我在这里附庸风雅,享受雨带来的感觉,殊不知承受水患的人们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雨滴会给我带来灵感,让我畅快地写作,但在这个水患频发的时期,这丝灵感又显得倦怠和模糊。看了一篇篇的洪水、泥石流的报道,我发现我很难在今天的雨声中找到以前的欢快了。因为每一滴雨都显得凝重,他们掷地有声地向我们带来大自然的研判,声声振动耳膜,声声撼动心灵。雨滴是大自然的使者,他同样要警告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昭示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我忽然觉得雨滴变得不再友好了,这也许只是我的一瞬错觉,但愿吧。水滴石穿,这威力有多大?在“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中又储存了多少这样的力量?我们无法估计。“秋窗已觉秋不尽,哪堪秋雨助凄凉”,本就脆弱的生态,哪还经得起大雨的气魄呢?也许我们再也无法享受大雨带来的酣畅淋漓了,因为我们已经开始惧怕大雨的洗礼,开始惧怕自然的报复,只可惜这惧怕还是来得晚了些。在毁林开荒之后才知道退耕还林,在这一毁一还之间,多少参天大树都已不在,那些新种下的小苗何时才能担起涵养水源的重任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贪婪与满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