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7/bmiddle/4865cfa5h8e8ad72dc5a6&690
看完了《步步惊心》和《梦回大清》,只差看完《瑶华》就把清穿的三座大山全部翻越了,觉得好累。不因看字而累,只因看心而累。书中人物每天打起精神应对着若干的心机,真的很辛苦。始终记得《梦》里的小薇说过:“这种明知是假还要当真的话,究竟还要说多少……”在这个金碧辉煌的大戏台里,人人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台词是逢场作戏,言不由衷。没有人敢把自己的心意透露出来,一个不慎就是性命攸关的大事。所以人人谨言慎行,一句话经过了九曲十八弯的过滤才得出口,这话里就算是有真意也叫人摸不着了。红楼太虚幻境的对联说得好: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对比两个小说的女主,我更喜欢《梦》里的小薇。她是一个乐天派,语言风趣幽默,时常慧心地一笑给人以如沐春风般的温馨。虽然大环境是压抑的,但女主一直都以最好的心态和状态去面对。她的很多语言我都很喜欢,看完我也会不自禁地跟着她一起笑。印象最深的是小薇在学骑马时想的法子:到时候就找张白纸,写上‘新手上路,要超请便’的字样贴在马屁股上。典型的现为古用的手法,新颖独特。虽是开车新手的常用手法,却第一次出现在穿越文中。看过后就能引起共鸣,在好笑的同时,感叹作者的高明。只是再开朗的性子都不能任由自己去随心所欲,否则就是昧于时务、不知顺逆,所以隐忍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叹气和苦笑是她经常下意识的举动,神游太虚时梳理着周围繁复的关系。面对恶意的挑衅,她微笑着回以不咸不淡的讽刺,叫对手无言以对;面对不知深意的试探,她淡然地小心行事,一次次地化解危机。只有在面对不同的深情时,她才是顺着自己的心意,不论回避或是面对,她是坚强的、执着的。“我要其中一个幸福地活着,却可以为了另一个去死。”是她对十三和四爷的最诚挚的感情。
看完《梦》以后的感觉是释然,是放松,也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为女主回到现代继续生活而高兴。她终究不是那个时代的人,只是误入时代的过客,过客匆匆,留给十三和四爷很多回忆的点滴,然后他们开始各自最本质的生活。我只是觉得对于相恋的十三和小薇来说,分开有些可惜。回到现代的自由生活,一直是小薇的愿望。能够达成所愿,也是一件很好的事了。
《步》之于《梦》,则少了几分风趣,多了许多忧伤。若曦之于小薇,则过得更加辛苦,所以若曦比小薇更会为人处事。时光容易把人抛,绿了芭蕉,红了樱桃。女主若曦从初到时的“拼命十三妹”到后来的谨言慎行,长期的忧思恐惧,伤身伤神,实在是无奈。宫中没有自由,因为自由是有权人的特许。掌大权的有大自由,掌小权的有小自由。而高居上位的人又掌控着这一切的自由。长在宫中的女人,自己的一切时刻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又怎能不忧思呢?上位者恩宠无限时,自是无比风光,但越是风光越要收敛,惟恐有心人抓了把柄。恩宠越多,越不得自由,毕竟伴君如伴虎,一个不小心就是大错,又怎能不恐惧?胤禛曾勉励她“行到水穷时,坐看云起时”,她也一遍遍地书写着这几个字,可真正做到又谈何容易。上位者有上位者的无奈,但他们视人权如草芥的态度却是给了下面的人更多的无奈,这些无奈深入骨髓,侵蚀人心。挣脱不得,反抗不得,只能任由自己变得麻痹。麻痹之下,给自己准备很多的面具,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罩在脸上,喜怒哀乐全不由心,难辨真假。《梦》中十三曾赞小薇“你笑就是笑,哭就是哭,这样最好。”好虽好,小薇却不能一直这样,太过直率只会暴露自己,在那个环境中大概只有在不懂世事时才会如此吧。
若曦的爱情是凄美的,却又是纠结的。取下玉镯的刹那才知割舍的不易。但割舍的过程难道只是取下玉镯这个简单的仪式吗?“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是忍受痛苦凌迟以后的想法,早知痛苦还不如当初不见。可这是容不得后悔的,她的事实偏偏是相见、相恋、不相守、难割舍。哪去找把快刀来斩乱麻?这刀如何好找?找来又要从哪里砍起呢?
清穿的女主们的一个共性是知道身边每一个人的结局,却不知自己的结局;知道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却不知道事件的过程。一边害怕自己的到来会影响历史,一边在想方设法躲避纷乱,而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使自己深陷爱河。在那里她们从天真逐渐变得精明。她们有着现代人的智慧,却被迫接受那个时代的观念。虽然竭力适应,却总显得格格不入。而这份特别却使男主们为之倾心。一个个曲折离奇的穿越故事就这样被读者喜爱。
皇宫内院金碧辉煌,宫中人人穿金戴银。高贵的身份,端庄的举止,深深的心机。可谓美丽的外壳,虚弱的灵魂。对他们我不知是当敬还是当怜。金色的牢笼,金色的枷锁,把多少人的童稚和青春都碾压成泥,重塑出多少任人摆布的木偶。这是残酷的历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清穿的故事有清代的历史背景,很多事情不能太戏剧化,所以很难避免悲情的一面。这也是清穿写实的一面,也是它与架空文的区别。可能一些理想的故事也仅仅是理想了。如果就故事而言,我还是喜欢十四夜的《醉玲珑》。我喜欢那种男主女主谈笑间掌握一切的感觉。这是一个架空的时代,或者说是一个理想的时代,背景有些类似九子夺嫡,却少了历史的沉重感。男主夜天凌像胤禛一样的深沉内敛,但他比胤禛要幸福得多。同样是指点江山,夜天凌得到了凤卿尘全心全意的爱,两人相伴一生。而《步》和《梦》中胤禛都只能叹息地和女主擦肩而过。我喜欢《醉》的结局,历尽千辛万苦得到的江山,最后可以放手而去,自在逍遥,享受真正的天下,这是何等的气魄,我为这样的结局而倍感畅快。写到这里不禁想起《且试天下》中的白风黑息也是这样的气魄,“且视天下如草芥,携手同游笑天家。”放弃比掌握更需要魄力,这才是真正的恣意江湖啊!而历史上的雍正虽手段凌厉,却少了些胸襟,多了些猜忌,登基数年几乎处理了所有的兄弟。我想如果可能的话,他也会愿意像《醉》一样有夜天湛这样的兄弟辅佐,但互相之间由来已久的争斗已不允许他有这样的想法了。所以小说只是小说,故事只是故事,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
宫廷小说的无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65cfa50100jw30.html
—————————————————————————————————————————————————
终于又看完了《瑶华》。只觉得没有看前两部时这么累了,感觉这部小说比较温馨,结局也很好。或许是我比较钟爱团圆结局吧,所以看完《瑶》的感觉更加舒服。瑶华也许是这三部小说中最幸福的女人,她生来是个格格,自小受康熙的宠爱。不管这宠爱中有几分真意,她确实得到了最好的照顾。她可以撒娇、可以任性,因为她的身份显贵,因为时时有康熙坐镇。比起若曦战战兢兢地宫女生活,瑶华的生活可是轻松了许多。只是再轻松也逃不开宫廷生活的无奈,她仍然是在夹缝中生存的女人:喜福和张明德的背叛,年羹尧的杀机,众皇子各种各样的爱……其实她也很累的,就像她在毙鹰事件后晕倒前说的:“胤禩,我们离开这里,好不好?我真的一步也走不动了。”她想离开的不止是热河行宫,更是这个混乱不堪的圈子。
在这个混乱的圈子中,人人都在改变着。从懵懂少女到宫斗高手,从天真少年到权倾天下。这其中把自己的本性扔掉了多少,又保留了多少?宫廷就像个模具,把更多的人做得沉静内敛、心思难测。宫廷的无奈有很多,我爱清穿,也要爱这些无奈,却又心疼这些无奈。权利争夺的浮沉、弱肉强食的现实,使得深处其中的人们不得不改变。当一切已成定局,再回首之间看到最美的时候还是在最开始的时候,因为那时候一切阴谋还没有形成。忽然想起了《醉玲珑》中众皇子纵马击鞠奔月场的情景,后来斗得你死我活的兄弟当时还是“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当一切尘埃落定,是否还会怀念过去的美好呢?“人生若只如初见”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但却虚幻得可以。当所有人真正站在了对立面的时候,不管你是否无奈,都必须往前走。
我曾经给于编的博文写过这样一条回复:“所有的清穿都离不开宫斗,所有的宫斗都夹杂着爱情,这些爱情里又都蕴含着些许苦涩与无奈。最后强势的人夺权,斗败的人成寇,真正握在手里的却并不一定是心底最期望得到的。”这是我看这三部清穿的最大感受。胤禛最能隐忍,他步步为营地登上了权利的顶峰。可是高处不胜寒,最后能在身边的人没有几个。还记得《步》里写胤禛称帝以后,十三对他毕恭毕敬,举止约束。胤禛心里不希望十三这样,可是帝位却在两人间竖起一道墙,他们是兄弟也是君臣。权利之路上,兄弟们不惜赌上自己的一切去拼杀,他们一个个都像是赌徒一样,不把自己输得倾家荡产,谁也不会收手,都在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感受着山呼万岁。瑶华很早就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她没有制止胤禩去争取,她想让胤禩自己看清结果。所以《瑶华》中的胤禩也是最幸福的胤禩,即使没有荣华富贵,他也可以和瑶华相伴一生。远离了权利的纷争,远离了阴暗的算计,过上安逸的平凡生活,何乐而不为呢?(10.8.2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