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四大小人物

(2010-08-07 10:42:27)
标签:

新红楼

刘姥姥

傻大姐

焦大

贾雨村

好了歌

甄士隐

分类: 浅谈红楼
穿线人物-贾雨村“贾雨村”取意为“假语村言”。甄士隐是和贾雨村相对照而写的,书中有“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一句。正如甄士隐是“真事隐”一样。两者以隐喻的形式记叙故事,统率全文。
    贾雨村,《红楼梦》提纲挈领式的人物,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原系湖州人氏,生于仕宦人家。但到他时,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下他一人。他想进京求取功名,无奈囊内空空,只得暂寄姑苏城里葫芦庙中安身,每日卖文作字为生。后因甄士隐相助,他才有钱上路,考中进士,做了知府。不久因贪酷徇私被革职,到林如海家做家塾教师。在贾政的极力帮助下,他又官复原职。贾雨村是封建官僚的典型代表。后因婪索属员等罪,审明定罪。遇皇上大赦时被释放,递籍为民。
元老功勋人物-焦大:没有他就没有荣宁这两个世职,就没有贾府日后的荣华富贵、纸醉金迷,也就没有那些“忘八羔子”忘恩负义“红刀子进白刀子出”,当然也不会有“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红楼梦》中宁国府的老奴。从小跟宁国公贾演出过三四回兵,曾从死人堆里把奄奄一息的主子背出来。没有饭吃,他饿著肚子去偷东西给主子吃,没有水喝,他自己喝马尿,把得来的半碗水给主子喝。由于以往的功劳情分,宁府的主子们对他另眼相看,不大难为他。他对宁国府后代糜烂的生活深恶痛绝,也只有他在喝醉酒后敢大骂他们∶“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吓得众小厮魂飞魄丧,把他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填了他一嘴。
    焦大是宁国府的老家奴,当年皇帝建国的时候,若没有焦大,宁、荣二公事不可能建功立业的。所以焦大在老国公还在世的时候非常的有面子,而当贾珍当家以后,全没有念及当年的恩情,派焦大做了很多粗使的活,这让焦大非常不满,每天都喝酒,喝醉了就破口大骂,所以才有了《红楼梦》中的焦大醉骂一节,从焦大醉骂中,我们可以看出焦大也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抖搂出来。作为一名救过老国公的奴仆来说,焦大是不幸的。
催命人物-傻大姐:她的两次出场都引起轩然大波,拾到香囊,才有了抄捡大观园;“傻泄”宝钗婚事,才有了黛玉速死。前者催的是贾府的命,后者则是黛玉的命!
   《红楼梦》中的人物。贾母房内专做粗活的小丫头。她生得体肥面阔,两只大脚,做起粗活来很是爽利简捷。由于生性愚顽,一无知识,出言便使人发笑,贾母喜欢,便起名 “傻大姐”。正因为她有些弱智,去大观园玩时拾到一个五彩绣香囊,却不认得这是个春意儿,拿在手上只管瞧,才被邢夫人发现,引起了抄检大观园的轩然大波。在贾母等人实施“掉包计”时,她也不明白为什么她说了句“宝二爷要娶宝姑娘” 的话就被人打了一个嘴巴。她觉得委屈,跑到沁芳桥边呜呜咽咽地哭,被黛玉听见,询问何故,她就一一告诉,使黛玉听后如雷轰顶,惟求速死。
  收场人物-刘姥姥:巧姐配板儿,似乎是王熙凤怎么也想不到的,这个机关算尽太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精明人,可能永远也没有机会明白,精实为呆,板却是巧,大智者总是若愚的处世道理!
    这个收场式的人物见证了贾府兴衰荣辱的全过程。刘姥姥三次进荣国府,对我们掌握《红楼梦》的结构是十分必要的,三次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小心谨慎,打通关节,与赫赫有名的金陵大户建立关系,不过凤姐向这位穷亲戚诉说了“大有大的难处”,已见败落迹象,但当时贾府还是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所谓“拔个汗毛也比刘姥姥腰粗”;二进荣国府,刘姥姥左右逢源,装疯卖傻,醉卧怡红院,那时贾府仍处在回光返照的阶段,摆酒设宴还热闹得很,不过已明显不如前。这初进、二进的描写,介绍了贾府的繁华奢侈和许多主要人物;三进荣国府,则是抄家以后,贾府彻底败落,凤姐不得已向刘姥姥托孤,请她照料自己的独生女儿。而刘姥姥挺身而出,受人之孤,义救巧姐,成为《红楼梦》里重要的收场人物。
经典语录:  
1.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2.这里的母鸡也俊,下的蛋这么小巧,我先吃一个!
3.一两银子,没听到响声就没了。
4.鸳鸯:左边“四四”是个人。刘姥姥:是个庄稼人。
5.鸳鸯:中间“三四”绿配红。刘姥姥:大火烧了毛毛虫。
6.鸳鸯:右边“幺四”真好看。刘姥姥:一个萝卜一头蒜。
7.鸳鸯:凑成便是一枝花。刘姥姥: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好了歌〉注甄士隐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