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请看以下理由——
一
每年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岗位的增长跟不上大学生数量的脚步。从2003年开始,大家可以对比一下每年公布的新增大学生是几十万,每年的新增工作岗位又是多少个。我国的大学生数量增长已经远远超过社会工作岗位的增长。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肯定有几十万的大学生处于找不到工作岗位的地步。这一部分接受过国家教育的有力资源要是闲置起来就太浪费了。怎么办?参照美国的办法,鼓励大学生自己创办企业。这是解决分流大学生较好的办法。社会安置不下这部分人的时候,就让他们自己试着安置自己。几年后,做得好的企业还可以反过来替社会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好处多多。
二
在宏观背景的前提下,各种优惠政策相继出台了。
从不允许个人开公司到允许,仅重庆地区统计,个人公司目前就有1000家以上。
注册资金门槛大幅度降低。两人以上开公司只需要注册资金三万,而且在北京地区还允许首期支付20%,其余资金分期付完的。
对于大学生创业,上海地区实行两年内零税收。
项目上有所倾斜。如果你创业所选择的项目是国家鼓励的高新科技业,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项目之一,那么两年内免税。
上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又会反过来刺激人的创业神经,使一部分人投入创业洪流中。
三
随着每年几百万的大学生投入社会,天之骄子的地位逐步在现实面前丧失了。企业有了更多的选择,有相当一部分在生存线上挣扎的企业首要考虑的就是在人力资源这一块大幅度降低成本。于是,待遇越来越低,从最初的两三千降低到现在的每月接近温饱线的工资,甚至有大学生为了一个工作岗位提出不要报酬这样不合情理的要求。目前已经有报道,大学生失业即可享受国家低保。鉴于竞争的残酷,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会考虑及时转变就业观念,走上创业这条路。
目前大学生就业是个沉重的话题,当国家还在为此而焦头烂额时,肯定会鼓励更多的人创业,这样政府的压力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因此,鉴于此趋势,未来几年内,创业环境只会更加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