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静蕾,这样卖书可不行啊!

(2006-05-18 14:06:50)

(新浪网首页)

徐静蕾的博客访问量目前直逼三千万大关,这已成了当下一个热门话题。当众人的目光开始投向如何开发博客的商业价值时,以徐静蕾为代表的一批博客明星已经开始将自己在网络上的文字变成了白纸黑字,摆在了各城市书店最醒目的位置上。这一举动引起网上网下众人热烈的讨论。然而,尘埃未定,没过多久便有各种小报消息称,徐静蕾博书的销售量远远不如她的博客那样红火,接着又有人出来辩解称,其实书卖得还可以。徐静蕾的书真实销量到底如何,我不在娱乐圈出版圈,自然是不知道。但基本可以看得出来,书的销售远远没有达到大家预期的目标。

 

为什么说是大家的预期?这是因为:虽然徐静蕾出书只是个人行为,然而将博客价值商业化,大家都在思索这样一条道路到底应该怎么走的时候,徐出书可以说是一个投石探路的先锋。从这个意义上讲,徐出书已经不仅仅是她个人的简单事情了,她成了商业化的一个符号,一个代表。大家都在观察她的行动,如果这个模式可以成功开发,世界上又多一条聚集财富的道路。然而目前她的书销量不如预期那样高,大家对这一模式立刻持谨慎的收缩观望态度。唠叨了这么多背景,下面谈我的重点。

 

个人以为,徐静蕾的书目前之所以不能大卖特卖,是因为其在商业化过程中所运用的战术不对。为什么这样讲呢?众所周知,由于博客的点击率高,徐静蕾本人已经具备了商业开发的前期价值,而且后续升值空间巨大。在此情况下徐出书,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借着目前中国访问量最大的博客明星的噱头,如果好好包装宣传一下,销量应该是相当不错的。然而目前却不是这种情况。让我们走进徐静蕾的这本书,或许从书内书外可以找到一些现成的答案。

 

众所周知,博客是快速消费时代的一个新生事物,是在互联网这种方便快捷的工具下诞生的。因此,这就决定了它与书的功能不可能一样。由于目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书在许多家庭中起到的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价值传播工具的作用了,它更多的被视为一种精神上的收藏品。有保存价值的东西才会被人收藏。回过头来我们看看徐静蕾的书,到底有没有精神上的收藏价值呢?我个人认为是没有的。大家都知道老徐的博客中记录的都是她日常生活中的细事,琐事,这些东西当作茶余饭后的娱乐消遣尚可,作为调节个人心情的佐料还算不错。然而,娱乐性的东西毕竟有它的局限性,不能让人长久品味。而且,这些东西时限性很强,热闹一阵就过去了。

 

徐的博客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人看,一是徐静蕾的fans群,数量相当庞大;最重要的是大家都把它当成业余生活的调节剂。因此,每天都有人利用空闲时间去看看她写的东西,一天一次刷新,这已成为许多网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徐静蕾在博客上的文字就是一种快速消费的时尚品。可是一旦过渡到书上,这个时尚品就显得内容不堪嚼,不耐读。

 

再者,现在读书的人是越来越少,买书的人也越来越少,因此现在出版社做书都强调要做精品。这个精品不单是指包装,更多的是指书的内容,当然还包括宣传等等。大家买书都是冲着内容去的,希望从书中得到一些有益的能够让人思考给人以启迪的东西,书是一种精神的凝结。这就是书的价值。在这个现代化快节奏的都市中,没有多少人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去读一些对他们的生活并无多大实际改变价值的东西。现代人现实主义者居多。

 

况且,大家在网络上看到的所有关于徐静蕾嬉笑怒骂的文字都是免费的。而徐的书再怎么便宜,也不可能不要钱。两相一比较,又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重复的,试问,还会有多少人愿意花钱去买这个冤枉呢?我个人认为,策划出书的人要负严重的责任。这个策划人也太不动脑子了!徐静蕾出书,这么大一个事情,完全可以做足文章,吊足读者的胃口,就象宣传大片一个道理。出版社在这方面只是老老实实地做了这件事情,但是没有做到足够好。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狼图腾的一系列策划宣传和包装,和此一比,徐出书的事情策划得太没有创意,也太没有新意了。如果换做我是徐静蕾,我绝不会同意这么潦草地去做。

 

博客面向的是互联网上的大众,书却是有一定读者群的。徐的博客叙事风格自成一体,令人感觉可亲可爱,出书也可以继续保持这种风格,但是,内容绝不能雷同。徐静蕾这本书在内容上是相当大一个败笔。徐在博客上的文字都是讲述生活中其实她原来是这个样子的,这就是一个明确的点,但是这个点比较散,内容广泛,包含太多的东西。徐出书的时候应该确定一个明确的具体一点的方向,到底讲什么内容。如果书的内容与博客的内容完全不同,就会勾起众人的好奇心,徐的书中还会有什么样精彩的东西等待大家去发现呢?从这个角度来讲,出版社显然没有弄明白如何更好地吸引读者的眼球,因为现在基本上的网民都已经知道了徐静蕾的博客就是书,书的内容就是博客的内容。这书还没开始大卖,就已经失去对读者强烈的吸引力了。个人认为,徐可以采用新瓶装新酒的办法,在书中讲一些博客上从来没有谈过的东西。有了内容上的落差,再加上本身的明星效应,博客效应,销售量自然就上去了。

 

当然,现在说这些或许还为时过早,毕竟徐静蕾的书摆上书摊的时间还不长,有些书最开始不好卖,后来出现井喷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徐静蕾出书销量到底好还是不好,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以上仅为一家之言,肯定有尚未谈到的方面,希望各位网友补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