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4年的今天》之三(下午):东阳卢宅古建群(51图)

(2015-01-21 14:45:44)
标签:

浙江

东阳

明清古建

卢宅

旅游

分类: 旅途见闻
        去年今天的下午,因为又在东阳的“木雕城”里耽搁了一会,所以到“卢宅”就晚了,下午四点整,才到卢宅街口的停车场。我们来晚了唯一好处,就是除我们一行三人外,没有其他游客,加上天色渐晚,更增添了一份肃杀和神秘的感觉。
        由于照片较多(51张),在这里,有必要先介绍把“卢宅”的情况做一些介绍:卢宅古建筑群,是我国东南地区久负盛名的明清古建筑群,被古建专家称为“具有国际水平的东方住宅”。也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它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物质外壳,而且还显示出复杂的传统文化内涵,堪称中国现存明清以来乡土建筑的典范,它充分体现了江南民居特色,展示了当时人们高超的建筑艺术,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方面的精深内涵和极高价值。

卢宅,位于东阳市区东侧,南峙笔架山,北枕东阳江,历800余年,从选址到建筑组群,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营建起规模宏大的厅堂宅第。19881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卢宅古建筑群的发展,与其家族的政治、经济、文化鼎盛密切相关。自明永乐年间族人卢睿登进士以来的500余年,乡试中举29名,其中解元两名,殿试进士8名,涉足官场150余人,可谓五经科甲,文武同升,誉称婺州望族。

终明清两代,卢宅有肃雍堂、树德堂、复荆堂、嘉会堂等大型厅堂住宅60多座,解元、都宪、柱史、忠直名臣、风纪世家等木石牌坊20余座,并于周围点缀着40余处园林景点、书院、别墅和寺庙道观。

特别是员圭族支,三峰峙其南,两水环其北,在雅溪环抱的范围内,以肃雍堂为主体,布置了十多条纵横街巷,按照族系分支划成数片,根据官场品位,分别营建厅堂宅第,各自建成一组组轴线分明,完整而封闭的建筑组群,逐渐形成了大夫第、世进士第、柱史第、翰林第等、方位第等七条建筑纵轴线。其中肃雍堂纵轴线长达320米,占地6500平方米,共有九进院落,厅堂楼舍125间。功能上,以第五进乐寿堂前的石库门为界,按照前堂后寝的传统格局,分成前后两大区域。前四进以肃雍堂为核心,庄严肃穆装饰华丽,为族人祭天祀祖、吉庆典礼、迎宾接客、宗族聚议的场所。后五进以世雍堂为中心,其门楼厅堂和堂屋作宗支红白吉庆公用,大房及两侧厢楼均为家 眷住宅。整个组群有主有从、尊卑分明,是封建士大夫传统道德 和宗法观念的物化图解。

建筑规模:卢宅分布着多条南北向纵轴线组成的住宅建筑群。房屋数千间,以肃雍堂为核心。肃雍堂轴线是主体建筑,现存自明景泰至民国初的建筑20余座,集中于肃雍堂轴线两侧。肃雍堂轴线前后九进,依次是捷报门、国光门、肃雍堂大厅、肃雍正堂、乐寿堂、世雍门楼、世雍堂、中堂、后楼。东侧:与之平行的前有西德堂轴线(依次是享裕堂、嘉会堂、西德后堂、西德上厅四进),树德堂轴线(依次是树德前厅、中厅、后楼三进),大夫第东吟堂。后大雅堂轴线(现为善庆堂、享叙堂二进),爱日堂。西侧:与仪门相邻的存义堂,与之平行的世进士第忠孝堂。南面临街则有东西荷亭书院,冰玉堂,占地25000平方米。

肃雍堂厅堂宅第,严谨规整,左右对称。是古建筑的杰出代表。肃雍堂内的花灯,起自明代,盛于清代,《红楼梦,中描写的各种花灯这里应有尽有。肃雍堂现存一盏大堂灯尤为华丽典雅令人叹为观止,宝盖下,中间用羊皮、料丝、羊角3盏大灯上下相接,外围垂624盏羊角小灯和珠篮灯。这架大堂灯高4.5米,重255斤,用了40万颗彩色玻璃珠穿就。已载人世界吉尼斯记录。

卢宅理想的环境风貌,庞大的建筑组群,精湛的木雕技艺,富含着民族传统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地域色彩,被国内外专家称之为具有国际水平的东方住宅,是我国明清建筑艺术中的珍贵遗产。

街口的石牌坊正反两面:


http://s16/mw690/001kc9Eqgy6PlX5uYfZ8f&690

http://s7/mw690/001kc9Eqgy6PlX5A3gWb6&690

http://s8/mw690/001kc9Eqgy6PlX5ESSX97&690

http://s10/mw690/001kc9Eqgy6PlX5Kh6h09&690


                                    到达卢宅前的一条小巷:
http://s6/mw690/001kc9Eqgy6PlX5PJJPe5&690

http://s2/mw690/001kc9Eqgy6PlX5V3YRb1&690

http://s2/mw690/001kc9Eqgy6PlX61cA1a1&690

http://s8/mw690/001kc9Eqgy6PlX683HN27&690

http://s4/mw690/001kc9Eqgy6PlX6cPiHb3&690


                         小巷里的铁匠铺,这可是日渐消亡、不多见的行当了!
http://s10/mw690/001kc9Eqgy6PlX6i4JP59&690

卢宅文物保护标志:
http://s7/mw690/001kc9Eqgy6PlX6mSmG66&690


                     正式入门前的石牌坊:
http://s16/mw690/001kc9Eqgy6PlX6rCLdef&690

http://s13/mw690/001kc9Eqgy6PlX6w3BGec&690

http://s10/mw690/001kc9Eqgy6PlX6AX2x29&690


      入得第一道院门后的一条甬道,地上的石头,显示出岁月的沧桑:
http://s3/mw690/001kc9Eqgy6PlX8mcQW32&690

http://s11/mw690/001kc9Eqgy6PlX8pUxQ2a&690


                                               中路大门 :
http://s11/mw690/001kc9Eqgy6PlX8vSgqba&690

http://s4/mw690/001kc9Eqgy6PlX8AFb513&690


http://s3/mw690/001kc9Eqgy6PlX8GgKu12&690


http://s12/mw690/001kc9Eqgy6PlX8Lq8bcb&690



http://s15/mw690/001kc9Eqgy6PlXbrH7Ebe&690

http://s10/mw690/001kc9Eqgy6PlXd1VNv09&690

http://s7/mw690/001kc9Eqgy6PlXd9pNs46&690


墙上挂着的修复规划沙盘照片:
http://s3/mw690/001kc9Eqgy6PlXdf7KW32&690

http://s14/mw690/001kc9Eqgy6PlXdoyyF5d&690

http://s11/mw690/001kc9Eqgy6PlXdxcXoba&690

http://s1/mw690/001kc9Eqgy6PlXdCdm890&690

http://s5/mw690/001kc9Eqgy6PlXdHO4Yd4&690

http://s16/mw690/001kc9Eqgy6PlXfCkKb9f&690

http://s3/mw690/001kc9Eqgy6PlXfH7vsb2&690

http://s16/mw690/001kc9Eqgy6PlXgQDpl7f&690

http://s7/mw690/001kc9Eqgy6PlXgVdye16&690


    地面的第一阶台阶之上,原本是有建筑物的,毁于大火,可以看见地面上遗存的房间柱石:
http://s3/mw690/001kc9Eqgy6PlXh5kQy52&690


     大火之后房屋坍塌,从这面墙上可以看见原来相邻房屋的房脊和山墙痕迹:
http://s15/mw690/001kc9Eqgy6PlXhH9Zs1e&690

http://s5/mw690/001kc9Eqgy6PlXjw6Tq14&690

http://s11/mw690/001kc9Eqgy6PlXjAEd43a&690

http://s8/mw690/001kc9Eqgy6PlXjEKGP67&690


     好几进院子里,都有这种消防的水缸,可见后来还比较注重安全防火:
http://s16/mw690/001kc9Eqgy6PlXmefiD0f&690

http://s1/mw690/001kc9Eqgy6PlXmi5dC90&690

http://s11/mw690/001kc9Eqgy6PlXmmFvk4a&690

http://s12/mw690/001kc9Eqgy6PlXmsQPh1b&690


        最后,我们出大门时,天色渐暗,看看表,已近5点40分了。重新又拍了下面这张大门的照片,算是结束了行程。
http://s8/mw690/001kc9Eqgy6PlXnd5f927&690

        走进卢宅之前,见附近街道上有“北有故宫,南有卢宅”的广告牌,心里想,还真有敢说的!您这就敢跟北京的故宫相比了?看完走出来,细想想,除了规模小了不少,按照这卢宅的院落数量,还真有点不可思议呢!后来在网上找了找,果然也早有人对此院落的建造有所疑惑。我找来一篇附后,感兴趣的朋友看看,会增加一些理解的:
          附:

卢宅的疑惑

《西安晚报》2007-10-31

                     作者:解维汉

  在淅淅沥沥的雨中,穿过四道厚重的石牌坊,双脚就站立在江南一座古老的大宅门内了。

  这是浙江东阳东门外的雅溪卢宅,当地的卢姓居民,六百年来在此聚族而居,自明永乐十九年族人卢睿中进士起,到清朝中叶科第不绝,出过8名进士、29名举人,30余人受过皇帝恩封。如此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宅院是怎样一种格局呢?

  肃雍堂轴线是卢宅古建筑群的核心和主轴,前后共九进,纵深320米,厅堂楼阁115间,占地6470平方米,建筑面积3668平方米,为国内民居之最。整个建筑群自捷报门、国光门、肃雍堂、穿堂、同寿堂、石库门、乐寿堂、世雍堂、世雍中堂、世雍后堂,构成一条笔直的轴线。前四进是祭祀、吉庆、娱乐、聚议的场所,后五进则是家眷、仆役生活的空间,严格保持着内外有别、尊卑分明的界限。卢宅拥有一般民居无法想像的排场,建筑的气派、威严,令人肃然起敬。也因了这样的规模,才会有那么多子孙前赴后继中举为官。

  民间流传北有故宫,南有卢宅。细心人发现,卢宅与故宫确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轴线皆为长达九进的建筑,故宫门外有神道和三道门,卢宅门外有甬道和三座牌坊;故宫的午门是御林军守护紫禁城的地方,卢宅的仪门是主人迎送客、教子孙的地方;故宫的太和殿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册封大典、大婚等重大活动的地方,卢宅的肃雍堂也是卢氏规格最高的礼仪大堂;故宫三大殿形成字形平面,卢宅的肃雍堂、穿堂、肃雍后堂亦呈现字形;乾清门将故宫前堂后宫一分为二,石库门将卢宅前堂后寝一分为二;卢宅的月塘花园相对于故宫的御花园,雅溪河则相对于故宫的护城河。卢宅当之无愧被誉为民间故宫

  卢宅肃雍堂主人的身份只是一名因儿子中进士而受皇帝恩封的七品官,何以敢搞如此大的排场?按照明朝的典章制度,三品以下官员建宅第大门只能建一间,厅堂只能建三间,而肃雍堂大门为三间,仪门为七间,大厅采用官衙布局,大量采用斗拱、彩画、歇山顶的做法,都是违反当时典章制度的。肃雍堂前四进建成于1462年,后五进落成于明末清初,长达九进的建筑格局直逼皇宫,亦犯礼治上的僭越大忌,弄不好要掉脑袋的。

  我无由判断卢氏的祖先甘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思想动机,至少是抱着光宗耀祖的几分虚荣,而且从早期的初建者到几百年后的扩建者冒犯思路竟如出一辙,如此大胆的逾制不轨并未受到弹劾亦是不合常理的万幸。

  诡异的历史多半属于阴差阳错。肃雍堂初建成的1462年,正是明英宗一度失位后复辟不久,频繁的皇权更迭使这位皇帝无心理会南方一个小山村的逾制;后来长达九进的落成已是明朝末年,忧心如焚的崇祯皇帝正在李自成与清军的夹缝中苟延残喘,更旁及不到一名乡村小官的僭越,加之期间并无好事者奏上一本,卢氏最终竟逃过一劫。

追溯起来,卢宅的远祖要算姜太公十一世孙傒,他因拥立齐桓公有功,而食采于卢。其后遂以卢为姓,族萃于范阳,后隐居天台山,分迁雅溪,开创了雅溪卢氏繁衍发展的基业,历元、明、清、民国而不衰。除了营建豪宅,雅溪卢氏祖先特别注重教育,讲究诗礼传家,书香不绝。

卢氏设家塾,建义学,兴书院,聚姓课读,延师讲习,专置田产作养贤和助学开支,累世执行不辍,并选送可造之才送书院投名师深造。正是因为注重文化,注重教育,雅溪卢氏自古人才辈出,南宫折桂,代复一代续写豪宅的辉煌。卢宅至清乾隆年间达到鼎盛,绵延500余亩,就连韩国前总统卢泰愚、现总统卢武铉都是卢氏的同宗后裔呢。

  一个家族的发展和辉煌自有其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抓住了机遇,就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再加上主观努力,思想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敢想敢做敢为,就会迅速成长壮大起来。一个家族如此,一个人如此,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又何不是如此!

  告别卢宅时,绵绵秋雨仍在下着,这片古朴的青堂瓦舍尽笼罩在一派烟雨朦胧中,极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卢宅昨日的故事早已烟消云散,惟有时间留给这座百年老宅难以褪色的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