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商务启蒙 商道人道 经济哲思 |
郑重声明:据以往经验,有些急性子的博友,一看本文标题就火了,接着会开骂。其实如果为了减少质疑,题目应为“有时老板错也是对的”,但我一贯“似非而是”的命题风格不改也罢! 争论没坏处,恳请博友们耐着性子读完之后再作批判也不迟。
大家不要误会,我的意思不是说老板财大气粗可以颠倒黑白,混淆黑白,指鹿为马,我说的是在企业作出战略选择取舍时,许多情况经常是其他人认为错的时候,后来证明老板是对的。或者老板承认错了,但将错就错反而有意外惊喜。
下面有几个例子——
北京玫瑰园是国内著名的别墅开发成功的范例,但一开始源于一系列错误。玫瑰园现在的老板梁希森作为当时的建筑承包商,也因为自己的错误决策面临着血本无归的危机,而梁希森一错再错竟然把这个谁也不敢接的“烫山芋”斗胆全盘接了下来,尽管梁是因为出于三角债的无奈,但在当时没有一个人认为接手这个烂摊子是明智之举,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如果没有当时错误的接手,也就没有后来开发的成功。
另一个例子是我们业内熟知的硅材料工业。二三十年前,当时美国硅谷快速膨胀,谁都看好信息时代到来带来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工业的大好前景,引来了对其上游产业链关键原料硅原料工业的投资热潮。美国几大高纯硅的供应商更是根据集成电路工业的发展势头,对硅原料乐观预测,加大投资。本以为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但没曾想到集成电路发展虽然超出预期,但对硅原料的需求因遵循莫尔定律(芯片的集成度每18个月翻一番芯片尺寸反而减小),远没有预想的增长幅度,造成投入过大、市场不足的尴尬局面,造成整个行业的重大投资失误。在信息产业链上绝大多数企业大规模发展的环境下,唯有硅原料这一环步履维艰,不少企业因投资和市场失衡严重亏损,最后退出市场,剩下的几个大企业也是微利,仅能维持生存,成为一些工业投资失误的经典案例。
但没想到,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的爆炸造成了高纯硅需求激增,使原来的每公斤20多美元猛增至100美元最后飙升到200多美元。而这种情况下几年内其他业外的投资者因壁垒很高无法介入,而这几大巨头也为了维持高额利润率拒不投资或拖延投资,二十年前的投资失误反而变成暴利的原因,使得上游多晶硅原料产业成全球光伏产业链中的核心产业和最大的获益者,而从事单晶切片到电池片到电池组件这些看似高科技的领域都成了这些硅原料巨头的打工仔,仅维持薄利且仰人鼻息。
为什么许多决策或战略选择错误反倒成就了企业呢?这里面有一条不为人知的规律,各行各业的市场都普遍存在两个不同种类的市场,一个是显性市场,一个是隐性市场。大多数企业都集中在显性市场竞争,要想在竞争集中度高的市场中超越群雄确属不易。由于时代、环境、眼界的制约,隐性市场较难被感知或预测,即便是有一定的预见,也因面对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很少有人敢于承担风险。倒是一些老板因偶然因素被迫的选择或预测失误,作出一些在当时看来一段时间内的错误决策。决策者因无法退出,或认为还有机会采取了许多补救措施,这当中某些同样选择错误的企业或选择退出或补救不利坚持不下去了,剩下的不得不面对不利条件的市场的冬天,为了能熬过冬天,他们在产品技术、设备、工艺、管理、创新方面格外努力,尤其是成本、能耗、效率、管理等方面。他们经多年的苦熬炼就了一副金刚不坏之身,一旦市场转暖,隐性市场转变成为显性市场或遇到新的市场突变时,就顺理成章地变为众人羡慕的幸运儿。由于多年的冬天熬尽了、吓退了竞争对手,其他投资者若从零开始进入,即使资金额度再大,要达到或超越都会遇到各种壁垒(有些壁垒甚至已经不可逾越了),难上加难,形成了零竞争的局面。
如硅原料,经过多年市场冬天,形成的全球少数寡头(共5个),在产品结构、工艺配方、生产制造、设备、工装、工艺、检测、试验、质量控制、部件、配件、原料、设备、废料排放和循环利用、工效、成本、能耗等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专利和Knowhow保护网体系。
由于市场的多元性和不确定性,往往大家看得到的或通过理性分析得到的市场,虽然风险小但竞争惨烈,而决策偏差很有可能歪打正着(实际并不见得是错误)。无论是歪打正着还是坚持错误变为胜利的企业都有一个选择,既然已经避开了大多数竞争对手,就应该朝将来已经选择和投入隐性市场的方向调整使之成为显性市场,或将产品方向调整到最近的隐性市场。
对于中国企业决策层来讲,多数尚没有非常科学的决策体系和机制,难免有许多决策失误,失误一旦发生,早发现还可以早纠正,许多项目一旦上马形成产品能力,而发现市场不理想时也不能轻言放弃,应该全力补救,通过产品技术调整、设备改造、节能降耗维持生存,形成核心竞争力,等待时机突破瓶颈。
再次声明:“老板错也是对的”只是占相当一部分比例而不完全绝对,本文如此命题旨在引起许多已经决策错误或看似错误的企业不要轻言放弃,也许经过努力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精选博客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