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沱沱河与当曲何为长江正源之争

(2007-06-07 06:39:00)
标签:

杂谈

 长江源头姜古迪如冰川,2006年9月摄
 

沱沱河与当曲何为长江正源之争

 

各拉丹东出来之后,9月28日,我们专程从西藏那曲地区的索县、巴青一带,翻越唐古拉山再次来到两个多月前下水开漂的当曲源区。

走到我们漂流第三天到达过的当曲第一桥(gps实测北纬32度53分092,东经93度50分947,海拔4710米。)发现水量明显小了很多,直观看来,甚至比各拉丹东雪峰下阿布家帐篷前那一带的沱沱河,水量还要小。

沱沱河与当曲何为长江正源的争论的几个重要指标中,长度和流量是两个关键点。

1978年曾随队考察的长江水利委员会老专家夏鹏章老先生曾对我说,当年8月28日,我们到达了当曲源头,那时认定的当曲源头多朝仁,也叫多朝能,位置在东经94度30分43,北纬32度36分13,是海拔5395米的霞舍日阿巴山坡面上流出来的一股小水。霞舍日阿巴山顶基岩裸露,向下渐为岩屑坡覆盖,岩屑坡下海拔约5000-5100米的宽缓夷平面上普遍发育沼泽草甸,有多股水流从海拔5050米的松散覆盖层下流出,其中一股水初始流量为0.1升/秒,差不多也就是二两酒那么多的样子吧,被定为源点。

1985年,为了抢在美国人肯·沃伦之前首漂长江,西南交大职工尧茂书从沱沱河漂流到玉树直门达孤身遇难,激起了一股异乎寻常的力量。1986年,由四川地理学会、四川日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驻川记者站等联合动议,得到四川省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大力支持的杨勇他们那支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4月21日在成都成立。6月14日,江源小分队在沱沱河源头以下18公里开始漂流。漂到沱沱河沿后,由中科院成都地理研究所、长春地理研究所、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唐邦兴、孙广友、邓伟、蒲健辰、武云飞等组成的陆上科考分队对长江源区部分河流的长度、流量、流域面积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这是继长办70年代的两次考察之后,对长江源区的又一次重要科学考察。他们重新确定了沱沱河和当曲源头的位置,并认为当曲应为长江正源。

“根据冰川末端才是河流源头这一普遍认识,我们订正了沱沱河和当曲的主源头位置。”他们在后来发表的论文中详细介绍说,以1973年到1976年由总参测绘局出版的1:10万地形图为基本资料,又采用1983年和1984年的卫星相片对地形图作了检验和修正,重新量算的长江源区各河长分别为:当曲(以扎西格君为起点)353.13±0.116公里,沱沱河(以尕恰迪如岗西南无名冰川的纳钦曲西支源流为起点)346.28±0.168公里、楚玛尔河为518.50公里。他们还为新的沱沱河源头及当曲新源头起了新名字:尧茂书冰川、徐霞客高原。
他们说,“我们首先要指出的是沱沱河主源头并不在姜古迪如冰川的末端,从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上读出,沱沱河的上游称纳钦曲,它在北纬33度28分30、东经90度59分20处分为东西两支,东支即源于姜古迪如冰川者,而西支称拉果者则源于与之相对的尕恰迪如岗冰川群东南的一支无名冰川。经本次量算,东支长度为9.4公里,西支长度为14.8公里,较前者长5.4公里。因此,沱沱河的主源位置应在尕恰迪如岗冰川一条东南无名冰川的末端,在卫星图片上这一源头也看得十分清晰。我们建议将此冰川命名为尧茂书冰川,以纪念长江漂流的第一个中国人。”

“当曲源于唐古拉山脉东段北麓,上游称旦曲,其源头也有二,一个是源于霞舍日阿巴山东麓的多朝能,另一个是在多朝能东北的扎西格君东侧的丘状高原上。通过卫片解译发现此处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上未绘旦曲河谷的大片沼泽,而且扎西格君的源头亦应在现标绘点上溯1.76公里处。卫片显示,这里泉水出露为小湖,并形成扎西格君的初始水流,两岸布满沼泽。从新源头算起,扎西格君比多朝能长0.02公里,前者至汇口为12.59公里,后者至汇口为12.57公里,说明两者的长度相当接近。然而扎西格君的流域面积为61.6平方公里,而多朝能仅为32.1平方公里,两者相差近一倍之多。前者流量也比后者大得多,它在与后者汇合前,在被称为卡史贡坝子的宽阔的山间盆地里由6股水流形成了向心状水系,与多朝能汇合后便称旦曲。据前人资料,旦曲在多朝能汇口附近流量为每秒38立方米,而多朝能仅为每秒0.1立方米,相差十倍之多。可见,扎西格君作为当曲源头更为合理。为便于研究并纪念长江的伟大探源先驱,我们建议将扎西格君源头的无名高原命名为徐霞客高原。”

对此,曾参加过上世纪70年代那次至关重要的考察的当事人,长办老专家石铭鼎先生曾给我回忆说,在此前后,美籍华人黄效文等考察江源后也提出了类似看法,黄先生认为,即使按现在资料当曲若由霞舍日阿巴的水源算起,也应比沱沱河长2公里,当曲与沱沱河合流的地方,水量比沱沱河大5倍……并且,当曲正源在霞舍日阿巴山之东北约120公里至150公里(按藏族说3天马程),以此计算,更比沱沱河长的多。

不同的立足点和不同的算法使问题变得复杂起来。石铭鼎先生回忆说,这些新的见解,新的数据,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例如《人民日报》(海外版)1987年1月25日的一则报道,标题称“长江源何处,究竟长几何?科学考察队实地考察正本清源,巨龙出涓涓当曲,长江总长是6275公里”……类似消息,《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青年报》等相继作了报道。对此,1987年底,长办曾有专函致有关部门认为:“据了解,近年来有关长江河流与长度问题的论述及探讨性文章,基本观点尚不曾超过本报告(《长江江源地区考察报告》)所论及。”

——长办1978年再次考察江源后形成的这份报告认为:“长江河源定为“三源”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北源楚玛尔河较为确切,它可以反映出长江源水系的实际面貌。对此,我们曾就上述成果,先后向地理、地质、测绘、水文等科研单位的专家作过介绍,并征求意见,大多认为应定为“三源”。特别是参与1976年首次江源调查后定源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专家,针对再次考察后的新成果,修正和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同意长江河源定为“三源”。但是,也还有某些不同的看法,例如有的主张“一源论”,即以沱沱河或当曲为正源;有的主张“两源论”,认为沱沱河、当曲可并列为南北两源;还有的认为,确定河源是个学术问题,可以各种观点并存,不必强求一致。”

关于河长,除了选用的位置不同,还有一个重要分歧是,冰川长度是否计入河长?当代长江起止点有多种主张,冰川是否记入河流长度,也有不同看法。石铭鼎先生说,“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争论并没有结束,最近几年,随着科技进步,一些先进手段的采用,使得这个问题屡次被提了出来见诸媒体,还是集中在沱沱河与当曲。据报道,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刘少创博士利用卫星遥感图像对长江源区进行量测,结果为:以当曲与沱沱河交汇处囊极巴陇(东经92度24分40秒、北纬34度05分40秒、海拔4470米)为起算点,当曲长360.8公里,沱沱河长357.6公里(以位于北纬33度28分、东经91度08分的各拉丹东雪山姜古迪如南支冰川分水岭为计算终点,将姜古迪如冰川的长度12.5公里也计算在内),当曲比沱沱河长3.2公里。尕尔曲、布曲均短于当曲和沱沱河。……刘博士采用的当曲源头是位于唐古拉山北麓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与西藏自治区巴青县交界处的杂多县一侧,地理坐标为北纬32度44分、东经94度36分,海拔5040米。

另据台湾媒体报道说,2005年6月15日13时15分,由香港中国探险学会黄效文带领的十九位国际科学探险队员,在西藏高原青海省南缘发现长江新源头:加色格拉峰当曲上游多朝能,比当前中国官方认定的格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多了六点五公里……慈济《经典》杂志总编辑王志宏等人曾随探险队实地采访,并在《经典》九月号以《发现长江新源头》为题大幅报导。黄效文等人在慈济松山联络处举行记者会,并公布长江新源头的座标:东经九十四度三十分三十七秒,北纬三十二度三十六分二十秒。重新定位加色格拉峰当曲上游若霞能为长江源头,其长度比格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多四点一公里,流量也多了五倍。

关于这些,石铭鼎先生2005年在武汉给我详细分析过,他说:“这些情况,其实没有多少新东西,情况我们早就了解,但是仍然认为沱沱河是长江正源。因为确定大河正源,不能只看河流长度,主流与支流的流向关系也很重要。”

他指出:“从地图上很容易看出,沱沱河由西向东,非常顺直,发源地是地势较高的冰川;而当曲的源头是海拔较低的沼泽,由很少的地下水汇集起来的,且偏向东南,有个大拐弯,所以虽然降雨多,河水流量大,但它与长江干流的方向不够顺畅。因此,综合来看沱沱河作为长江正源更合适,单以水量或长度来确定正源不够科学。”

石铭鼎进一步分析说,现在认定的长江源地区地理位置是东经90度33分至95度20分、北纬32度26分至35度45分,面积约102700平方公里。江源一带共有五条大的河流。自北向南分别是:楚玛尔河,沱沱河,尕尔曲(卡日曲),布曲和当曲。

这五条河流呈扇状,组成江源水系。其中,1976年确定沱沱河为长江正源后,依长度原则对当曲、布曲、尕尔曲诸河的主次关系进行重新划分:布曲为当曲支流,尕尔曲为布曲支流,从而使当曲下游河段延长至沱沱河口,布曲和尕尔曲划归当曲水系……为此,当时还曾建议更改原有地图:木鲁乌苏河一名不再沿用、“通天河沿”改名“尕尔曲沿”、“阿克达木河”改为“当曲”、“拜渡河”改为“布曲”、“得列楚卡河”改为“尕尔曲”。这些意见随后被地图出版部门采纳。

2006年,就在我们漂流当曲之后,另一支考察队也漂流了当曲的一段,又在媒体上掀起了新的一轮江源论争的热潮。

谈到长江正源的争论,我们这支考察的队长、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客座研究员杨勇对我说:必须注意到来自各拉丹东雪山岗加曲巴冰川的尕尔曲、姜梗曲和来自唐古拉山口附近冰川的布曲、旦曲等汇合而成的木鲁乌苏河被汇入了当曲水系。同时,当曲支流前庭曲、鄂阿玛纳草曲、扠吾曲等都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东段的冰川。他认为,当曲源区的泉眼、沼泽、湖泊、湿地的水源也是唐古拉山脉冰川和大气降水所供给的。长江源的主要标志还是应该以冰川为主。他说,争论这个,意义不大。

在事情的另一方面,石铭鼎和夏鹏章先生不约而同提到:事实上,长江三源的流量,目前只有沱沱河与楚玛尔河有多年的观测数据,而当曲的数据,都是每次考察时各支队伍随机测量。对于长江源区的研究,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在我们的这次考察中了解到,目前,沱沱河水文站只是一个汛期水文站,楚玛尔河和当曲也没有进行常年水文观测。

实际上,目前关于江河源头,全世界也尚未有统一的、严格的标准,但也有习惯共识。

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河流长度,所谓河源唯远论。
2、 流量,以河流水量最大者为河源。
3、 长度和流量。
4、 流量和面积。
5、 干支流排列。
6、 流向方位论,河道顺直,地理位置居中的为河源。
7、 河谷的地质构造和河谷形态。河流发育期河谷形态论。
8、 各种因素综合考虑。
9、 河源地势论。
10、历史传统、流域面积、源头形势论。
11、一源论。
12、多源论。

依我这个俗人在两个源头的直观感受来看,非要争个正源,那万里长江源头还是各拉丹东比较好,那个迷人雪峰,那圣洁冰川,那绝佳到难以言说的风景,都真是太美啦!当曲,一片沼泽,差远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