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Wk和《三里冢》

(2011-12-19 05:33:05)
标签:

小川绅介

wk

文化

分类: 佳片推荐

Wk和《三里冢》

1967年,日本纪录电影大师小川绅介进入日本农村一个叫三里冢的地方,目的是记录三里冢地区的农地被政府征收去兴建成田机场,农民与政府抗争的经过。此后持续拍摄了11年。所拍摄的素材剪辑成7部影片:日本解放战线·三里冢之夏、三里冢•边田部落、三里冢•第二道防线的人们、三里冢•五月的天空、三里冢-回家的路、日本解放战线•三里冢、三里冢•第三次强制测量阻止斗争。共计16个小时。其中《三里冢·第二道防线的人们》已成为纪录片史上的经典之作。

 

1967年三里冢地区开始要兴建机场,当地村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土地而与警察抗争,抵抗坚持了五年一直到1972年,这5年间,小川绅介带着剧组成员一直住在村里,他坚持“尽可能呆在现场”,通过时间的流变来展现示威斗争中真实动人的一面,当几年来一直抗争的农妇用铁链将自己和孩子锁在一起,面对警察面露坚毅之色时,它所表现出的震撼力量无法用语言描述。当时在日本,纪录片人基本上都站在反抗权力的立场,甚至纪录片本身就是一种反抗的形式。小川绅介导演生前最后的谈话是这样的:“我不承认‘国家’这个名词,‘国家’这个名词是可以不要的。”

 

在谈到纪录电影工作者的纪录观念时,小川说:“第一,摄影机的位置,很明显地站在斗争着的农民一边,如果权力一方要来镇压,如果机动队要向农民施加暴力,那就让我们的摄影机从正面迎上去。这是通过银幕,也就是权力在和观众直接对话。第二,即使不能如我们所愿拍到理想的镜头,我们也决不使用偷拍。不是用望远镜头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拍摄,或是藏在角落里拍摄,而是堂堂正正地从正面把摄影机拿出去,拿着摄影机参加到农民的斗争中去。要想做到以上两点,事实上是非常困难的,但这也正是我们小川摄制组的出发点。”

 

德国人乌里希•格雷戈尔在评论《三里冢》时说,“这套影片中最杰出的也许要算《第二要塞的农民》,其现实性达到了迄今为止一般政治纪录片所没有达到的高度,具有古典武士戏剧的水平”。是的,小川的纪录片比黑泽明的《七武士》还要震撼人心。当无家可归的农民奋起反抗时,就不仅仅是七个武士了啊。

  

遗憾的是我没有看过小川绅介的电影。引用一段吴文光描述的小川《三里冢·第二道防线的人们》中的镜头吧:“一个农妇和她的女儿在强行驱赶者来临之前,坐在地上,旁边是一棵树,她们在相互用铁链把自己锁在树干上。雨飘着,周围不断有乱哄哄的脚窜来窜去,母女俩面色平静。女儿说:很冷啊。母亲把一件衣服披在女儿身上。

另一个段落是画面里一边是一个农妇,一边是一排头戴钢盔、手持盾牌的警察。农妇对警察说,你们回去吧。你们知道吗,这是我们住了好多年的地方,我们不能离开。你们知道吗?农妇重重复复地说着这些话,警察沉默不语。这个镜头也是一动不动持续了4分多钟……

 

说起小川绅介,是因为大师镜头中的三里冢太像中国现实中的WK。日本历史上40多年前的一幕惊人相似在今日中国发生了,令人喟叹。WK的事态还在发展过程中,中国纪录电影人,你们行动了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