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花信风
花信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4,365
  • 关注人气:22,77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造眼”的萨蒂亚吉特·雷伊

(2010-09-18 09:11:42)
标签:

印度电影

电影大师

艺术电影

娱乐

分类: 淘碟手记

“人造眼”的萨蒂亚吉特·雷伊
    英国二区著名文艺品牌“人造眼”(Aritifical Eye)对印度电影大师萨蒂亚吉特·雷伊一向情有独钟,发行力度不小。首先是N年前面世的雷伊代表作“阿普三部曲”:《大路之歌》、《不屈者》和《阿普的世界》,年“天视”最早出过3D5,后来英皇似乎也出过,不过我没洗牌;接着便是今年推出的雷伊专辑,目前已面世三辑,一口气推出了九部雷伊的著名作品:第一辑3 d 9的配置,收入了《大都会》、《孤独的妻子》和《英雄》;第二辑2 d 9收入了《懦夫》、《圣人》和《象王》;第三辑刚入手,3d9,收入了三部电影,分别是根据亨利克·易卜生同名戏剧改编的《国民公敌》(1990),讲述一位妇女铸就她世界观的一次旅行的《家与世界》(1984),对印度种姓制度严肃思考的《激流四勇士》(1981)。不知道“人造眼”后续之作还有没有。雷伊的电影DVD,最早见到的是模拟板时代全美出的《音乐室》(1958),之后还出过《遥远的雷声》(1973)、moc发行的《远征》和法二发行的《棋手》(1984),再加上“人造眼”发行的这12部。目前能见到的雷伊电影应该至少有16部之多,不少啦。

“人造眼”的萨蒂亚吉特·雷伊

作为印度新电影运动的创始人。雷伊的影片多反映印度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寓意深刻、见解独到、手法细腻、抒情优美,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深受国内外观众好评,在国内国际多次获奖。雷伊于1992423日逝世,同年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以是下百度来的:

“人造眼”的萨蒂亚吉特·雷伊

萨蒂亚吉特·雷伊(Satyajit Ray19211992),192152 出生于印度的加尔各达,其父为孟加拉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作家。他曾经在一家广告公司任过画师,1947年组织了孟加拉邦电影爱好者协会。在他看见让·雷诺阿和他的侄子摄影师克劳德·雷诺阿在加尔各达郊外拍摄《河》以后,便决心献身于电影事业。

1952年他当上了编剧与导演,1954年摄制《道路之歌》,取材于浦山·班纳吉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这部小说被孟加拉人视为与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相同的作品。在20世纪初印度孟加拉的一个小村庄里。生活的艰辛使得村里穷苦人家充满了苦闷、忧虑与不和。哈里哈尔写了一首首诗,一个个剧本,但到处碰壁,无法出版。六年过去了,哈里哈尔家的房子更加破败不堪,贫穷一步不舍地伴随着他们。无穷无尽的烦恼,纠缠着他们。富人丢了东西,就赖杜尔加偷走了,尽管妻子萨尔博加娅不愿忍受这种侮辱,却也只能拿孩子撒气。哈里哈尔希望通过一举成名来重振早已破落的“门第”,可是,他每月八个卢比的微薄收入,以及沉重的家庭负担,致使他始终无法实现其各种美好的计划,就连维持家里人填饱肚子也做不到。他只好去异地他乡寻找一条出路,进城去赚了一笔血汗钱,谁料回到家时,等待他的却是巨大的灾难:暴风雨把房子冲塌了,十二岁的女儿杜尔加也病死了,萨尔博加娅痛哭起来。见此凄惨情景,哈里哈尔只好带领着妻儿离开故乡,去另谋生路,只有杜尔加长眠在这里。本片以一位不满十岁的少年的视线界来观赏人类与大自然生活的共通性,是本片最突出的地方。

《音乐室》拍摄于1958年,是雷伊的第四部电影,虽然在他的作品中并不具有突出的代表性,但是我们一样可以感受到一种朴实的力度与震撼。影片中人物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极具吸引力,在和缓之中透出一种几于凝滞的钝态美感和厚重气息。镜头的推拉摇移彰显出一种井然有序的调度,运用顺畅且不事张扬,大巧若拙。这种返璞归真的纯净与特质,将使观者忘掉情节的推动,把分散的心力收束起来和影片同步的前进,因为这时没有心理预期的静态欣赏本身,已经成为一种享受。

在《不可征服的人》中,那个男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同他全家来到圣城贝拿勒斯,以后又迁居加尔各答,进了大学求学。对影片的导演来说,再现1930年前后殖民时代的印度城市似乎还需要更多的物质手段。这部影片在威尼斯获得大奖,这一点证实一个极伟大的电影艺术家已经诞生,他使印度电影名列前茅,但这部影片又被这个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阿普的世界》所超过,后一影片是当代电影的杰出作品之一。

1963年的《大都会》是一部说教味浓烈的科幻寓言,但是拍摄得细腻精彩,一气呵成。在这个“大都会”中,阶级严明,领导者 Johhan Fredersen 住在“新巴别塔”,他的子嗣 Freder Fredersen 则跟其它领导阶级的子嗣一起在“人子之塔”;真正维持城市运作的劳工则居住在地底深处的“工人都市”,过着苦无天日的生活。这部片子的视觉风格相当强烈,你可以看到各种惊人壮丽的都市景观,甚至连字幕都格外用心:诉说阶级对立的文字被排列成金字塔状,呼应着这样的阶级象征。 M 机器的工人们,彷佛也是机器一般,做着全然机械化的劳力工作;爆炸后的 M 机器幻化成炼狱,无止尽地把人拉扯进去,这一景可以说是预先埋下了伏笔,跟之后的场景呼应。同样在序章里,你还可以见到机器人Futura 的位置上方,正是象征恶魔的倒五角星,这跟中场在修道院的七宗罪雕像、后段手持金杯骑乘七头十角兽的舞女互相呼应,象征着这机器人的邪恶命运。事实上你可以注意到,在 Rotwang 屋内的每一扇房门、以及新巴别塔的顶部,也都有着这样的倒五角星,揭示着这些机器、创作、发明、成就的邪恶本质。

1971年的《不负责任的伴侣》是雷伊的“中产阶级三部曲”之一(前两部为《森林中的日日夜夜》、《仇敌》)。影片剧情并不曲折,却拍得精致而有味道。故事大要为任英资电扇公司出口部主任的男主人公年轻英俊,并有良好的交际手腕。原本幸福的他却因太太的小妹前来暂住而产生了强烈的人生悸动,他的感情竟然深深地凝聚在这个美丽的小姨子身上,二人产生了无可名状的恋情。而此时,他的公司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为了公司和个人的前途,他不惜损害工人的利益,和人事部主任串通制造了工人罢工事件。虽然解救了出口电器退货危机,但小姨子却从中看穿了他的为人,含怨离去。虽然因制作费用和环境所限,部分场面处理得有点避重就轻,然而导演的叙事和写情手法均为一流,为本片增添了不少色彩。   萨蒂亚吉特•雷伊是与黑泽明齐名的亚洲电影大师,是印度新电影运动的创始人。他的影片多反映印度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寓意深刻、见解独到、手法细腻、抒情优美,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深受国内外观众好评,在国内国际多次获奖。1989年雷伊获法国最高荣誉奖励——荣誉勋章;1992年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雷伊于1992423日逝世。

 

萨蒂亚吉特•雷伊作品年表:

 

1955:《道路之歌》Pather Panchali,获奖记录:1956年第9届法国戛纳电影节人权证书奖   

1957:《不可征服的人》Aparajito,获奖记录:1957年第22届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1958:《点金石》

1958:《音乐室》Jalsaghar

1959:《阿普的世界》Apur Sansar

1960:《女神》Devi

1961:《泰戈尔》(纪录片)

1962:《干城章嘉峰》

1963:《大都会》Mahanagar,获奖记录:196414届德国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1965:《孤独的妻子》Charulata,获奖记录:1965年第15届德国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1966:《主角》

1968:《歌手古比和鼓手巴卡》

1970:《森林中的日日夜夜》Aranyer Din Ratri

1970:《仇敌》

1971:《不负责任的伴侣》Seemabaddha

1972:《远方的雷声》Ashani Sanket,获奖记录:1973年第23届德国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1990:《不速之客》Agantuk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下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