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兵小将》影评娱乐 |
分类: 天映之我看 |
据说这个故事的原创是成龙,将其搬上银幕的计划已酝酿了许多年。一直到香港电影北上,时机终于成熟了。影片构思奇特,极富戏剧性:乱世中一兵一将,而且是逆转的人物关系,梁国的老兵阴错阳差地擒住了卫国的小将,并欲将其带回梁国请赏。于是,坎坷艰难的路途构成了影片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当然,这种故事电影史上有很多原型。《大兵小将》只是变换了时代背景,重新包装而已。
影片中的两个人物,身份地位、思想性格悬殊。这也是此类影片的基本特征。在身为卫国王子的小将看来,大兵只是一个鼠目寸光、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大兵的理想或最大愿望,无非一个农民的卑微愿望:“五亩良田,种点油菜花”。小将则有着兼并天下,普渡众生的远大理想。其实,无论大兵还是小将,无论贫富贵贱,他们的理想都是和平。在历史的洪流中,两人殊途同归。
影片编导对小人物的认同和尊重,使得影片有了可贵的人文深度。最后,大兵历尽千辛万苦将小将带回梁国的一刻,他选择了放弃,原因是小将的弟弟已死,而他们哥俩应该有一个活着。条件是,十年之内,卫国对梁国秋毫无犯。这富有人性色彩的一笔,使得人物形象顿时升华了。
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就在大兵小将达成君子协定的一刻,梁国已被秦国灭掉了。之后,作为卫王的小将,选择了不战而降。使黎民免受兵火之灾。编导似乎是说,大兵手持梁国军队的大旗,挺立战死,最终完成了人物由委琐到崇高的升华,那小将以偃旗止戈的方式顺应历史潮流,同样闪耀着英雄的光辉。
也许是局限于剧作,丁晟的上一部影片《硬汉》不尽人意,浪费了影片的制作资源。这部《大兵小将》则有很大进步。影片叙事流畅,虽然,大兵小将的历险情节的设置,时有不合情理的生涩之处。但胜在人物刻画生动,几乎是由两个演员撑起了整部影片。
《大兵小将》基本上不是明星时代的所谓成龙电影。作为一部合拍片,《大兵小将》已经很难看到旧日香港电影的风貌。影片的历史感,史诗感,都是香港电影一向所匮乏的。只是从成龙的招牌式的动作中,还依稀可辨出当年功夫喜剧的些许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