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讲义到“蒙太奇”一章,想起去年的一段惨痛的记忆。
研究生复试。我提了个问题:什么是蒙太奇?对于学习了四年影视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个问题未免太小儿科了吧。尤其我面对的这个学生是我本科曾教过的,记得“蒙太奇”一章就讲了两周八课时。
然而她的回答令我不满意。我又问下一个,她本科的同班同学,自然也是我教过的。意外的是她的回答依旧是隔靴搔痒,说不到点子上。我有些坐不住了。隔了几个考生,又轮到这个本科班的第三个学生来面试。我自嘲地对周围的同事说:我实在没勇气再问什么是蒙太奇了。
众老师起哄,说必须问。于是豁出去了又问。考生的回答再次令我绝望。在众人的大笑声中,沮丧的我几乎崩溃。失败。教学的严重失败。
我却笑不起来。因为这不仅是对我的个人教学的否定,也是对我们专业教育的莫大讽刺啊。即使没上过“导演基础”课,作为影视艺术的基础,哪门专业课能脱离蒙太奇呢?而我们的学生竟然在对这个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相当漠然的状态下毕业了。而且顺利地考上了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生。
下学期,我要对我的教学方法及内容进行反思和进一步调整。比如这一章,我已弄了好几天。同时,也希望你们好好反省一下。当有人问你们什么是蒙太奇的时候,作为一个影视专业的学生,你的回答能让自己不脸红吗?
什么是蒙太奇?完整的答案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 它是剪辑的总称。
第二,
它是二十年代由苏联的电影艺术家创造的一种剪辑风格。
第三, 它是一种修辞手法,即蒙太奇效果。
第四, 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即影视思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