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老夫聊发少年狂”来形容我最爱的赫尔佐格再合适不过了。千禧年之后,年逾花甲的赫尔佐格很少再染指故事片(仅一部《重见天日》,还是纪录片《小迪特要飞翔》的真人版),而把工作重心转向更具有挑战性的纪录片领域。尤其从2003年的《时间之轮》开始,赫尔佐格潜心用电影镜头探索人类和自然的无穷奥秘。
去年,赫尔佐格应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邀请,来到了南极洲最大的科研中心,位于罗斯岛的麦克默多站,拍摄以南极为主线的纪录片《在世界的尽头相遇》。不过,正如赫尔佐格事先声明不想拍“又一部关于企鹅的电影”那样,电影大师的镜头更多地聚焦的是当地居民和科研人员,纪录了科学家在这块神秘大陆上的工作和生活。比如,观众通过赫尔佐格的镜头,看见了事业有成的银行家在开运输车、哲学家在开铲车、语言学家在暖房里培育番茄、细胞学家在凌晨一点的屋顶上练习摇滚乐。
此外,赫尔佐格剧情电影的一贯特色,即注重捕捉大自然的壮丽风光,在他的纪录片中依旧突出。观众透过赫尔佐格的镜头,可以观赏到南极洲匪夷所思的浩瀚奇景。正如一位美国哲学家说的:通过我们的眼睛,宇宙理解了自己。通过赫尔佐格的摄影机,我们理解了宇宙。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方式,赫尔佐格和他的摄影师皮特·泽林格在没有选景计划、没有采访大纲的情况下深入南极洲腹地,在短短的七周时间里展开了深入但又仓促的采访。他们几乎是和被访者一见面就开机,这种强烈的即兴色彩给纪录片带来无比鲜活的魅力,同时也显示了赫尔佐格对素材高超的驾驭能力。影片完成后,赫尔佐格将该片“献给”著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后者则公开致信表达感谢和仰慕之情,二位老人惺惺相惜一时传为佳话。
去年的11月18日,Image公司本周发行了《在世界的尽头相遇》的DVD制品。同时推出DVD和BD(其中DVD为双碟版),均将搭载一条赫尔佐格、泽林格和制片人亨利·凯瑟的(与荷索合作过《灰熊人》)、摄影师彼得·泽林格的评论音轨,此外,还将收录四段花絮短片。包括35分钟的短片《冰层之下》和15分钟的短片《冰层之上》,分别展现了南极的美丽自然景观。亨利·恺撒2001年拍摄的11分钟的关于南极的短片,赫尔佐格对潜水总教练的17分钟的采访。3分钟短片《海狮与人》。赫尔佐格与《沉默的羔羊》的导演乔纳森·德米的60分钟对谈。
翻看《DVD》导刊,见该杂志将这套电影的美国A区蓝光影碟评为年度最佳纪录片影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