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是用来感受的

(2008-12-11 09:38:52)
标签:

乡愁

看电影

情感

分类: 课上课下

电影是用来感受的 

    1968年,在那个太空竞赛如火如荼的年代,库布里克的《2001年漫游天空》横空出世。但是,狂飙突进的库大师太前卫了。有人比喻,这部视听意象无比璀璨的科幻片就像一座神秘的金字塔,宏伟却有些不知所云,它违反了几乎所有电影学院奉为神圣的原理,库布里克一举推翻传统电影的几乎所有的金科玉律。

 

    影片的首映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灾难。非议之声,不绝于耳。美国影评界的大腕宝琳·凯尔称它为“里程碑式的缺乏想象力的影片”。苏联的科幻小说大师阿西莫夫愤然抗议该片违背了他的第一定律,即机器人不会对人带来伤害。好莱坞的帅哥洛克·赫德逊甚至愤然退场,以示抗议:“谁能告诉我这片子讲的究竟是什么玩意?”

 

    影片的作者则处之泰然。本片的原著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不屑地反驳道:“你若看一遍就明白了整部影片,那只能证明我们的失败。”

 

    库布里克最后从最不“懂事”的人群哪寻觅到知音。当一位十七岁的中学生被问道是否理解这个电影时,他语出惊人却又道出了电影艺术的真谛:“电影是让你体验的,不是让你理解的。”

 

    电影是看的,是视听感受,是生理和心理的体验。凭借的首先是直觉,而不是理性思维。

 

    为什么我们要向所有的电影都要求故事,而且必须是完整、曲折、跌宕起伏的离奇故事。需知,情节剧不是电影的唯一。甚至,可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情节剧偏离了电影的本性。为什么我们看电影就要寻找所谓的主题,每个情节都要求现实逻辑的合理性?

 

    当我们遇到一些真正的好“看”的电影时,被好莱坞情节剧培养或者说宠坏了的视听器官一时反有点无所适从。

 

    这学期研2的电影史,我给大家讲了谢尔盖·帕拉让诺夫,放了《被遗忘的祖先的影子》。还好。大家安静地进入了电影的氛围。有一个同学课后还向我借光盘,说想截取点电影画面,因为太美了。是啊,帕老的电影,每个镜头都是美丽的图画,用光和声构成的有声音的流动的画。它也许源自绘画,但它只属于电影。

 

    今晚,要放《乡愁》,要圆我的老塔诗电影的大银幕之梦。衷心地希望这个梦也是同学们的。

 

    忘不了《乡愁》中最后的段落,戈尔恰科夫秉烛涉水穿越那个罗马式的大浴池,他手中的火种可以看作我们赖以取暖的电影么?

 

    课讲得怎样就那么回事吧。作为电影教员,我最大的愿望是与你们分享这美好的电影时光。若干年后,课上讲的内容都忘干净了,但你们忘不了A3—510,那个曾经属于我们的天堂电影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