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牙还牙

(2008-11-13 08:02:36)
标签:

韩国电影

娱乐

分类: 影片分析

以牙还牙   

    刚看完《以牙还牙》。六月份韩国刚公映的警匪片。韩国两大男星韩石圭和车承元主演,尤其导演之一是拍过《朋友》的郭景泽,因此令我格外关注。观后却有点失望。也许是在看了类似题材的《杀人的记忆》和《追击者》后,期待值过于高。

 

    追车场面拍摄剪辑得眼花缭乱,惊险刺激,视听效果一流,够水准。此外,警匪斗智斗勇的桥段设计,虽谈不上什么新意,也是高潮迭起。气氛营造也很出色。令人吃惊的是人物关系的设置,完全颠覆了警匪片的类型成规。一般来说,警匪间的较量,尽管为了矛盾的冲突的营造,常让匪徒一方占上风,但最后的结局一定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匪徒不是暴死街头,便是锒铛入狱。这是警匪片铁定的陈规,因为这不仅是作为法治社会的社会秩序建设的需要,而且也符合作为社会成员的大众的观影的普遍心理——这个社会虽然暴力事件屡屡发生(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你的宣泄心理),但由于歹徒最后的结局,便会认为自己的身边还是安全的。但在《以牙还牙》中,警察被罪犯设计成犯罪工具,而无奈中的警察最后也接受了这个结局。因此才有最后的一幕,逃出升天的罪犯一年后给警察寄来机票,邀请已离职办除虫公司的警察合伙,警察在自嘲的大笑中定格。

 

    善恶报应是道德成规,法网难逃是法制成规。这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叙事成规。不管是警匪片,还是其母类型强盗片或西部片都必须遵守这个成规。即你可以把犯罪者塑造得很可爱,他的犯罪动机寻找万千理由,但他一定不能脱离法律的准绳。只要一种电影类型例外,那就是武侠片。大侠们可以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大开杀戒。因为他们活动的环境是江湖。江湖是远离庙堂的虚拟的空间,这里的规则不是法律,而是江湖道义。

 

   《以牙还牙》颠覆了这个成规。首先,犯罪的主人公是个令人同情的角色,他打劫运钞车是为父报仇,受害的事主却是一个无恶不做的黑帮人物,一向干着不法的勾当。编导以这种叙事的策略为主人公挑战法律建立道德依据。使得一场惊天的大劫案演变成“黑吃黑”以及猫捉老鼠的游戏。

 

   其次,编导对于主人公的犯罪行为大加美化。打劫运钞车后,那场把钞票的编号弄乱,用吹风机将钞票吹得满屋飞舞的高速摄影,似乎是向《操行零分》的让·维果致敬,又似乎是拙劣地抄袭吴宇森。

 

   作为一部商业片来说,本片算是及格,但对于曾拍摄过《朋友》的导演来说,却有失水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