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皮》应该是蒲松龄的《聊斋》中最著名的篇章了,因而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次数最多。不算电视,仅搬上银幕就有四次。而且每次都曾引起大小不一的反响。
巧的是,像我这一代的大陆观众,大都应该经历过四张“画皮”的演变(算上刚上映的这一张)。最老的《画皮》诞生于23年前。我是在电视里看的这部拍摄于1965年,由鲍方导演,朱虹和高远主演的凤凰公司的老片的。那是在八十年代初期,大陆看到的最早的香港电影,自然是“长(长城)、风(凤凰)、新(新联)”这样的左派公司在“文革”前拍摄的电影。影片比较忠实原著,故事、情节和人物基本上都没脱离原著。在当时的电影特技条件下,营造的鬼气氛围,已属难能可贵。据说曾吓死过神经脆弱的观众。后来,每次我看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里地下室里诺曼母亲回首的镜头时,我都会联想起《画皮》中朱虹的惊鸿一瞥。
《画皮》的第二个电影版本是胡金铨大师的《阴阳法王》。影片由王祖贤和郑少秋联袂主演,两人在片中分别饰演了王顺生与女鬼尤枫两个角色,王祖贤在此片中白袍罩身,素洁高雅,一扫往日的美艳与浮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影片由新达宝影业公司1993年出品。该片也是胡金铨生前最后一部作品。那时,胡金铨已在家赋闲多年,无片可拍。《画皮》这个拍片计划非常适合胡大师,因此,胡大师拍片时可谓豪情万丈。记得当年曾看过央视拍摄的专题报道,手不释卷的胡大师侃侃而谈佛学和禅宗,而且在现场不厌其烦地放烟,以营造空灵的意境。人们期待着《山中传奇》和《空山灵雨》的神韵在《画皮》中再现,然而由于制片环境的限制,大师已不能象《侠女》时代那样随心所欲地创作,据说《阴阳法王》的完成片被片商剪得惨不忍睹。影片最后惨淡收场,票房、口碑皆差。面对这张平庸的《画皮》,我看到了胡大师疲惫无奈的背影。也是,这样水准的封箱之作,不拍也罢。有人说胡金铨是中国导演中最象黑泽明的,可惜两人的命运天壤之别啊。
第三个《画皮》的版本是胡金铨的拜把子哥哥李翰祥的风月片。一如那个时期李翰祥作品的风格,带有浓厚的市井气息和犬儒主义色彩。影片由胡锦、余莎莉等李大导的御用艳星主演,片名也改为充满充满色情意味的《鬼叫春》。
第四个版本的《画皮》自然就是刚上演的所谓“青春版”的《画皮》。电影还没看过,但从宣传介绍的文字来看,新版的《画皮》在内容上已与蒲松龄的原著大相径庭。比如说原著中的男主人公由文弱书生变身为孔武有力的将军,我猜测,也许是为了适应演员(如甄子丹)的原因而加强武戏。更离奇的是,老版《画皮》中吸血成性的女鬼在新版中却爱上了男主人公,并陷入情网不能自拔。再加上周迅、陈坤这样的偶像明星的主演,新版的《画皮》应以“情”不是以恐怖取胜。也就是说,新版的《画皮》在类型定位上,爱情片的元素大于恐怖片。不过,这并不说明新版的《画皮》不恐怖。在视觉奇观的营造上,电脑特效的运用,自然是老版本难以望其项背的。
无论如何,新版的《画皮》值得去豪华的“天映”的大银幕去捧捧场。当然,如果能将四张“画皮”联映欣赏,可能会更有意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