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个电影大师都是一个神秘迷人的世界

(2007-01-19 21:56:49)
分类: 闲影漫话
电影艺术是导演的艺术。一代代电影导演大师在银幕上书写了流光溢彩的历史,也留下了关于电影美学思潮和风格流派的无尽话题。

对导演创作研究的重视首先得益于上世纪50年代出现的法国电影“新浪潮”。新浪潮推崇电影作者论,赋予导演在电影创作中的绝对权威地位,同时将原属于文学批评范畴的作者、主题和风格等概念引入电影创作与理论,使作家作品论这个文学研究的经典方式进入电影批评。导演研究由此进入电影学领域,成为一门连接创作实践与理论的重要学科。

现在江苏教育出版社接力台湾“远流”和“万象”电影馆书系的电影长跑,请著名电影学者焦雄屏担纲主编,策划全新的选题。其中的“导演系列”介绍的是电影史上具有独特风格的电影大师和在当代电影创作中成就卓著的导演名家,他们当中既有商业电影的奇才,也有作者电影的典范,还有民族电影的代表,涉及了众多的影响深远的电影风格流派。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当代世界电影的面貌。其中涉及的阿莫多瓦、侯麦、科恩兄弟、库布里克、彼得·威尔和蒂姆·伯顿,关于他们的研究专著在中国大陆都是首次出版,具有重要的开拓性。

目前,这套导演系列丛书已推出四本:《费里尼:一个梦,一生》、《佩德罗·阿尔莫多瓦:颠覆传统的人》、《埃里克·侯麦:爱情、偶然性和表述的游戏》和《英格玛·伯格曼:欲望的诗篇》。四本书各有特色:费里尼和伯格曼是50年代在欧洲崛起的两位艺术电影大师,作者电影的典范。他们都长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电影都具有鲜明的魔幻色彩、隐喻性和象征性,显现出大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侯麦则是五十年代末期法国电影新浪潮时期涌现出来的那批导演之一,不仅担任过《电影手册》的主编,而且还是大学的文学教授。侯麦电影的最大特色是浓郁的文学性,高雅精致的艺术风格一如导演本人温婉的个性。虽比前两位进入电影界略晚,创作生涯却漫长到跨世纪,从60年代一直到今天,70多岁的侯麦,还在以一年一部的速度拍摄小成本的文艺电影,一如既往地探讨男女之间捉摸不定的情感关系。阿莫多瓦是四位电影大师中最年轻的一位,作为西班牙社会变革时期走上影坛的导演,他的电影具有强烈的叛逆性,饱受磨难、伤痕累累的女性是他永远的关注对象,奇异的色彩和畸形的性爱混合着塞万提斯式的幽默,构成了阿莫多瓦电影的独特风格。作为西班牙电影旗帜性人物,从早年的《为什么我命该如此》到最新的《回归》,阿莫多瓦几乎每部电影都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的反响。

这四本书的作者让·马克斯·梅让、保罗·奥巴迪亚、米歇尔·塞尔索和约瑟夫·马蒂都是著名的电影学者,他们的研究成果体现出较高的专业水准。作者根据这些导演艺术家各自不同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去切入导演的艺术世界,细密地考察导演的生平际遇,研究导演的艺术修养与知识构成,分析导演所偏爱的题材与主题,由此来阐释解读影片。通过现象列举、规律提升和理论归纳,使读者不仅了解电影大师的创作历程,体验经典名片的艺术魅力,而且对导演的艺术风格有更深入的认识。

每个电影大师都是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由于对电影作者的陌生而产生欣赏电影的障碍,电影爱好者大概都曾有过这种远眺风景而不得入其门的慨叹。“电影馆”导演系列丛书恰似一把钥匙,通过对一个个导演创作由浅入深的分析与研究,探索与思辩,把读者带入神秘迷人的电影世界,在感受到导演艺术魅力的同时,得以认识一部电影杰作是如何诞生的。
  
            (平媒约稿,请勿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