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花信风
花信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4,365
  • 关注人气:22,77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学名著与电影经典十二讲

(2006-08-30 11:03:28)
分类: 课上课下
考察世界电影的发展轨迹,你会发现,从电影诞生之初,便从文学中汲取营养,寻找素材。从本世纪初期的无声电影,到当代世界各国的民族电影,文学成为电影艺术发展的源泉。百年影史,一部部文学作品化作一部部电影名片,推动着一波又一波文学改编的浪潮,体现着名著的永恒魅力。
全校选修课《文学名著与电影经典》,以电影史和文学史为纲,以文学大师和电影名家为目,通过介绍作家和导演的创作历程,分析文学与电影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浏览一部名著在不同时期的改编版本,比较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的名著取向,探讨文学名著电影改编的得失。本课宗旨是用电影艺术的形式普及文学名著,直观形象地结识世界文学画廊中的典型人物,充分体验文学与电影联姻的无穷乐趣。
如果你听了这堂课,看了这部电影,下来能读一读文学原著,那么本课的目的就达到啦。


第一讲
莎士比亚的三种读解

一千个人便有一千个莎士比亚。这是说的伟大作家创作的丰富性和文学意象提供的广阔的想象空间。对观众和读者如此,对导演和演员也如此。

完美还原原著——劳伦斯·奥立弗版本的《哈姆莱特》(《王子复仇记》)
本土化成功移植——黑泽明版本的《麦克白》(《蜘蛛巢城》)、《乱》(《李尔王》)
后现代改编的尝试——吕兹·巴尔曼版本的《罗米欧与朱丽叶》

第二讲
雨果的悲惨世界

世界上最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人的胸怀。

让·德拉努阿版本的《巴黎圣母院》
比尔·奥古斯特的新版本《悲惨世界》

第三讲
狄更斯笔下的儿童形象

奥立弗·退斯特:《雾都孤儿》(《奥立弗·退斯特》)
匹普:《孤星血泪》(《远大前程》)
大卫·波德威尔:《块肉余生记》(《大卫·波德威尔》)

第四讲
女性作家的女性文本

夏绿蒂·勃朗特永远的《简·爱》
简·奥斯汀的《理智与情感》(李安版本)《傲慢与偏见》(06新版本)
路易莎·奥尔莱特的《小妇人》

第五讲
东西方的《卡门》

卡洛斯·绍拉的西班牙版本《卡门》
王天林的香港版“卡门”:《野玫瑰之恋》

第六讲
托马斯·哈代的“威塞克斯”记事

罗曼·波兰斯基版本的《苔丝》(《德伯家的苔丝》)
迈克·温特伯格版本的《裘德》(《无名的裘德》)

第七讲
司汤达的《红与黑》

一面时代的镜子,一出向上爬的性格悲剧。

第八讲
田纳西·威廉斯的银幕戏剧

威廉斯生命的一切是他的戏剧,他的戏剧里的一切就是他的生命。——伊利亚·卡赞

伊利亚·卡赞的版本《欲望号街车》
理查德·布鲁克斯的版本《热铁皮屋顶上的帽》(《朱门巧妇》)
约瑟夫·曼凯维奇的版本《夏天的突变》(《夏日痴魂》)
安东尼·曼的版本《玫瑰纹身》

第九讲
肖洛霍夫:马背上的史诗

谢尔盖·格拉西莫夫版本的《静静的顿河》

第十讲
陀斯妥也夫斯基的电影世界

前苏联版本的《白痴》
美国版本的《罪与罚》
意大利版本的《白夜》

第十一讲
张爱玲的双城记

上海:关锦鹏的版本《红玫瑰、白玫瑰》
香港:许鞍华的版本《倾城之恋》

第十二讲
老舍的旧北平和新北京

旧北平:石挥的版本《我这一辈子》、凌子风的版本《骆驼样子》或谢添的版本《茶馆》
新北京:冼群的版本《龙须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