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师经典作品欣赏”,是我这学期新开的全校公共选修课。
已经有了很多的电影选修课,再开“电影大师欣赏”,其区别和意义何在?
我想,区别在于:其它电影艺术欣赏课都以影片为审美主体,而这门课是以人——电影大师为研究对象,欣赏影片的最终目的是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其它课赏析的是多个导演的互无关联的不同影片。
“电影大师经典作品欣赏”分析的是某位大师不同时期的多部代表作,是一个系列。
这门课不仅分析影片,也要介绍大师的生平阅历、每部电影的幕后故事、大师创作的心路历程,通过这些分析,使同学了解大师的电影特色和艺术风格,进而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
电影大师,是对电影艺术有着突出贡献的艺术家。他们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用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影片,表达他们对世界的独特看法,对艺术和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他们用自己的电影作品构筑成一个无限深邃、无比丰富的电影世界。
本课的宗旨就是体验电影大师独具的艺术魅力。
本学期介绍的电影大师以导演为主,以后还将涉及演员和其它领域。
计划介绍两位电影大师:希区科克和斯皮尔伯格。
计划赏析的电影:
希区科克——《39级台阶》《蝴蝶梦》《后窗》《群鸟》《精神病患者》(或《爱德华大夫》《西北偏北》;
斯皮尔伯格——《大白鲨》《E·T》《夺宝奇兵》《侏罗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单》(或《慕尼黑》)
选这两个导演大师的原因,希区科克主要是特别喜欢而且比较熟悉,斯皮尔伯格则是比较通俗,娱乐性强。其实挺想讲科波拉、赫尔措格、斯可塞斯、特吕福和小津安二郎的,这几位也都是我喜爱的导演大师,课时所限,还是留待以后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