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去观音处取碟,发现他眼角红肿着,象是被人打的。
一问,果然。他被人打了他也打了人。
他一个人打了六个,包括两个便衣警察。
对手伤得比他更惨。据说有两个手腕都被捏折了。
结果可想而知,被局子关了一夜。
第二天,交了六千元的保释金才被放了回来。
这六千元是他老父亲攒了很久的积蓄。
观音红着眼,充满内疚地对偶说。
偶自然责备他,你都多大啦,眼看就奔四张啦,女儿都上学啦,怎么还跟20年前一样呢?
偶联想起观音曾对偶描述过的他的前传。
20年前的观音曾是名震南城的古惑仔。一身功夫,下手黑,动起手来一招致胜。令方圆十几里的小地痞们闻风丧胆。
偶那个热爱暴力美学的叫雅的学生如果见了当年的观音哥哥,一定会崇拜得五体投地。
他比那个毁容后面瘫的北野武可酷多啦。
当然,这些都是江湖传说。
偶认识观音,是在观音淡出江湖,金盆洗手之后。
那是六年前。碟友羊老师兴冲冲地奔走相告,在小集街发现一淘碟圣地,搜到久觅不得的《关山飞渡》VCD一套。
接着,另一碟友没有余粮按图索骥去考察回来之后激动地第一时间致电给偶:太多啦,好几架子DVD。
偶的兴致被勾了起来。立即起身前往。
根据描述的地点,偶骑着自行车沿着小集街往返两遍,却遍寻不着那个传说中的音像店。就在偶即将要放弃的时候,蓦然回首,发现了在一个偏僻的胡同的角落里挂着WX音像的牌子。
WX音像店地处的小胡同叫裤衩街。
在以后的几年里,这里成为这个城市最著名的艺术电影音像店。在碟友的眼里,他的地位相当于图书业的“三联”,话剧界的“人艺”,电影圈的“MK2”,DVD领域的“标准版”。
那时的观音,也是一身艺术青年的打扮,长长的马尾巴梳在头后,爱穿中式对襟大袄或唐装。神情冷漠,丝毫不象店小二那样热情招揽顾客。
甚至当偶按照羊老师的嘱咐亮出羊老师的名头之后,也没见什么效果,只是把内室的门打开,让偶随便挑,再也不发一词。
说实话,偶对店里的片子比较失望,根本没有他们描述的那样夸张。
偶记得只挑了两个希区科克的电影,还是录象带版的,现在早被偶洗掉了。
不过,偶发现他库房有一堆《巴黎野玫瑰》套装,这是当年专作文艺片的D商“巨星”作的,是市场上的热销货,其它店只进到几套,而观音的店里竟然有整整一箱子,这令偶刮目相看。
偶还发现地上有一个《十诫》的套盒,这也是D市第一个版本,偶托没有余粮从北京捎回来一套,可惜没有外包装。
于是,偶试探着问能否给偶,观音也只是淡淡地说:拿走吧。
这套电影现在偶还珍藏在偶的书柜里,尽管后来偶又买了更好的版本。
这就是偶和观音第一次见面的全部细节。
后来,偶便经常来这个店。
再后来,偶便基本上不去任何其它的音像店了。
其原因,一个是WX上货快,另外一个就是老板重义轻利,注重和碟友的交流。观音的身份,网上的碟友称之为JS。
但是,偶要公正地说,观音有许多缺点和人性的弱点,但他绝对不“奸”。这是偶能够与他多年交往的重要原因。
观音身上有一股浓重的江湖气。
他很自尊甚至傲慢,从不刻意讨好顾客,从不为蝇头苟利低头。有时意气风发起来,甚至赔本赚吆喝。
比如,偶如说起那部艺术电影牛B,他便千方百计寻觅,不管电话费和运费的成本。
实事求是地说,偶的D版资料之所以比较齐全,观音功不可没。
偶曾劝过他,毕竟是做生意嘛,还是要考虑利润。可他依旧故我。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偶始终觉得他骨子里不是商人。
随着买碟日长,偶们的联系逐渐多了起来。为了信息畅通,偶开始从网上整理好D版信息,做成碟报,先是手写,后来是打印。两年下来,也积累了100多期。一直到观音后来建立了自己的DVD网站。
那天观音还说起,这些碟报他都装订成册,完好地保留着。这是偶们一个淘碟时代的集体记忆啊。
随着观音店里的艺术电影的齐全,聚集在这里的艺术中青年日渐多了起来。
那时上货都是去SJZ亲自去背回来。偶们常聚在裤衩街口,深更半夜地喝着啤酒等观音进货回来。
真怀念那些等待电影的日子。充满期待、渴望和憧憬。
不谦虚地说,偶对于保定的艺术电影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羊老师曾几次说过,是偶把观音店的艺术电影鼓捣起来的。
偶却理解到这句话的另一层含义:是偶把观音带上了迷恋电影的不归路。
因为,自从偶介入观音的世界后,观音开始声称专做艺术电影,不卖大片。
可艺术片毕竟是小众的啊。
更可怕的是,在生意一落千丈之后,观音摇身一变,也宣布做起碟友来,疯狂地收片。
不仅自家进的电影一律收藏一张,还从网上买正版和高价的D版。
不到两年,观音的藏品已摆满了倚墙而立的一面书柜,直追偶的收藏了。
偶曾经劝过他,收些精品或者搞个专题收藏比如武侠片就行了,每月收那么多,甚至超过了偶,能挣出来吗?
偶也劝他,偶毕竟是吃这碗饭,算是买资料。你不过是消遣,花这么大代价,不值得。
但迷恋上电影的都是精神病,那有一句劝就回头的。
更何况偶也是资深的精神病患者。
对此,偶内心一直很内疚。羊老师也曾多次与偶说起,看着观音的生意每况愈下,想帮他却心有余力不足。顶多推荐些朋友来他这买碟,但杯水车薪,根本无济于事。
最后,曾经辉煌一时的WX终于关掉回家了。偶等淘碟的一段历史似乎也划上了句号。
不过,回到家中的观音依然以碟友的身份帮大家联系买碟。
他曾一度想跟哥哥去北京搞工程。这样有稳定的收入。偶鼓励他去,偶不能光顾自己买碟方便牺牲观音的前途啊。
但不知为什么他迟迟没能成行。
日子于是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
观音生活在电影中。他疯狂地看电影,他告诉偶,有时他一天要看六部电影,有时彻夜不眠。
观音疯狂地收藏电影大师的名作。记得他曾多次表示为在北京上货错过了CC版的戈达尔的《蔑视》而遗憾乃至耿耿于怀。偶最初曾经怀疑他附庸风雅,虽然偶最终也免不了这个结局。
但是,有一次,他很认真地向偶谈起他看《杀人的短片》的观感,偶有些意外。
除了华丽的辞藻外,他的直观感受和理性分析和戴锦华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啊。
谁说艺术电影是所谓专家学者的专利?
D版DVD启蒙了多少文艺中青年啊。观音应该算是一个典型。
观音爱学习,买书看书。大卫·波德威尔夫妇的《世界电影史》、电影鉴赏词典、电影馆丛书统统拿下,见偶买了《周传基看电影》光盘,他也照单全收。
当然,观音最爱的还是香港电影尤其是武侠片,基本上见到就收。在审美趣味上和偶一样地恶俗。
有时偶在瞎想,观音的这种癖好是否源自于他的江湖背景?
偶从来没问过他为什么退出江湖。但是,总之他是退出了,而且很坚定。
观音曾对偶描述过,曾多次有人找他重出江湖,风云再起。都被他坚定拒绝了。
他说现在成了家,有老婆孩子。江湖上的事情不再过问。
听到这时,偶脑海里不禁立刻浮现出《英雄本色》中狄龙极力摆脱黑帮纠缠的一幕。
是啊,观音不做大哥已经很久了。
这十几年来,观音在汽车制造厂跑过供销、当过的哥、开过录象厅和练歌房,最后卖掉汽车,投资开了这个音像店。
其间,观音享受过锦衣玉食,也有过靠借贷度日的窘困。
总之,观音娶妻生女,过上了远离江湖的平淡如水的世俗生活。
就象《独臂刀》中的方刚。能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
偶总觉得改变观音的人生方向与爱情有关。
在汽车制造厂,观音结识了他后来的妻子,一个美丽的姑娘小Z。
可以想象,在80年代,那个风行高仓健和阿兰·德龙的年代,观音桀骜不逊的气质对少女的杀伤力那是相当地大。
不过,据说女方出身干部家庭,自然对于他们的恋情横加干涉。
但是,他们冲破种种阻力,最终结合了。据说小Z的姥姥最后起了重要作用,认可了这个有阳刚气的小伙子。
所以,观音常说,他永远不会忘记姥姥的好处。老人去世时,他跑前跑后为老人送终。
观音很爱他的妻子。以偶这个旁观者看,观音在家里绝不是个大男人主义者,小到作饭、收拾卫生,大到钳工、焊工等N多工种,全都拿得起放得下。
他细致地照料着心爱的妻子,幸福地过着两人世界的快乐生活。直到30出头才要孩子。
观音很爱他的妻子,唯因爱,才嫉妒。
有个小混混出言不逊,调戏小Z,观音一拳便把他打残了。勇哉,观音。雅同学,这才是真实的暴力美学呢。
观音很爱他的妻子,他愿意用生命保护她。
一次,夫妻俩开着那辆奥拓去北京上货,在回来的高速公路上见到前方地面上有施工的人,观音情急之下打方向,他知道车肯定要翻,他首先想到一把将身旁的妻子搂在怀里,用自己的躯体保护着妻子。
车翻滚进了护栏外的野地里。清障车把观音的奥拓拉了上来。万幸的是,两人都安然无恙。
在危机时刻,能够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妻子的男人,是个好男人。
发生这件事故的当晚,偶就在裤衩街的音像店里等待他们的归来。一直到半夜,他们才狼狈地进屋。
望着夫妻俩九死一生搞来的碟,偶真的是百感交集,不知道说什么好。
想不到的是,这对共患难的夫妻,也有缘到尽头的时候。
原因就不说了,局外人说不情。总之,两人感情出了问题。
据说观音还动手打了妻子。妻子回了娘家。两人分居了。
偶们曾试图撮合他们,希望他们能破镜重圆。
记得有一次观音过生日,偶想借这个机会让他们聚一下,席间大家劝说一番,或许会有转机。
偶把这个想法和羊老师、没有余粮说了,他们都很赞同。
遗憾的是,小Z终于没有来。
后来,他们离婚了。
可偶看得出来,他对她的恋恋不舍。她的大幅的艺术照依旧长久地挂在他的卧室的墙上。
他说起她的时候,没有丝毫怨恨,永远是一副格外温柔的神情。
后来观音的生意每况愈下,几十万的投资最后变成了屋里堆积如山的一堆D版。
离婚的打击和生存的压力,使观音变得日益消沉起来。
他开始嗜酒如命。他告诉偶最多时一天喝三顿,两瓶白酒。
过年时,偶去他家,他指着一地的酒瓶子说:喏,这都是过年这几天喝的。
望着满地的空瓶子,偶想起了小津安二郎和野田高梧写剧本时,每天都茗町大醉的情景。
过去每逢年节,碟友们都要聚一聚。现在已经很久没聚了。
偶也没有再提议召集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怕和观音喝酒,他的酒一喝就是马拉松,不喝到不能动不会散。
记得没有余粮去加拿大前,在河大的XX园餐厅为他饯行,羊老师、偶,还有观音都参加了。
那时,他刚离婚不久,心理郁闷,酒喝得一塌糊涂。最后勉强把他送上了出租车,那边还得叫他的母亲接他。
后来,又一块吃过几次饭,每次都喝高。
在他寂寞的生活中,酒精能燃烧起他的热情,能使他忘却不堪的现实。
他拼命地看电影,以生活在梦里的方式来逃避生活。
生活在继续。
如果观音看到这篇博,偶想对他说的是:生活中除了电影,还有更重要的东西。
比如你那个叫妞妞的可爱的天真烂漫的小女儿,她是你未来的希望。
还有你的父母双亲,他们是你最困难的时候避难的港湾。
还有一如既往地关心你的朋友们。
好好生活。
善待生命。
让你我共勉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