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个导演一个梦
(此为平媒约稿,请勿转载)
(此为平媒约稿,请勿转载)
影片《艾德·伍德》里出现了三位导演:除了主人公艾德·伍德和鬼才导演蒂姆·伯顿外,“电影神童”奥逊·威尔斯也在片中惊鸿一现。
后两位都是功成名就的电影大师,而前者却是电影史上声名狼籍的垃圾导演。虽然三人在电影史上的地位差之千里,三个导演却有着一个共同的梦想:拍自己喜爱的电影。
于是,在蒂姆·伯顿的撮合下,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和最糟糕的导演在影片中戏剧性地相遇了:艾德·伍德在咖啡馆里偶遇奥逊·威尔斯。两人相谈甚欢,同声痛斥好莱坞制片商对电影艺术的亵渎。其实,与他们相聚在一起的还有摄影机旁的导演蒂姆·伯顿。这是三个导演的聚会。这个饶有趣味的场景似乎是在告诉我们:在电影面前,无论天才还是庸才,每个热爱者都是平等的。无论24岁便名扬天下的奥逊·威尔斯、第一部动画便展露惊人才华的蒂姆·伯顿,还是终其一生也没拍出象样电影的艾德·伍德,他们在追求自己的电影梦时所经历的痛苦和欢乐,息息相通。他们是精神上的同路人。他们都是躯体里流淌着电影血脉的孩子。
从电影艺术的角度看,由于缺乏起码的专业知识和艺术才能,艾德·伍德不可避免地沦为失败的造梦者。比如,他那部由于无与伦比的滥竟然成为西方cult片中翘楚的《九号行星外层空间计划》。我们从蒂姆·伯顿再现的场景中看到,影片充斥着粗俗无聊的故事,荒诞诡异的鬼怪,简陋粗糙的布景、服装和特技。其低劣已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难怪有人把看这部电影作为考验人类的忍耐力的一个尺度。
但是,如果从追求梦想的角度看,艾德·伍德是个成功者。作为一个拍了一堆垃圾电影的“有史以来最差导演”,艾德·伍德的人生是个悲剧。一个奋斗者由于才智的局限最终被现实无情地抛弃,这是一个志大才疏的梦想家的悲剧。但是,正是由于命运的悲剧感,才使艾德伍德成为虽败犹荣的英雄。
每个人都曾有自己或伟大或平凡的梦想。连周星星同学都知道:一个人没有梦想如同行尸走肉。但是,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而精神却日益萎缩的当今社会,没有梦想或者逐渐在丧失自己梦想最终向现实妥协的人可谓比比皆是。人们沉迷在奢华和逸乐之中,逐渐蜕化成圆滑和驯顺的物种。于是,忠自己梦想的艾德·伍德成为当代人反省自身的一面镜子,他使那些甘于平庸和精神沦丧的当代人自惭形秽。
因此,《艾德·伍德》可看作是一部励志电影。艾德·伍德说:奥逊·威尔斯在24岁时已拍出《公民凯恩》,我今年已经30岁了。奥逊·威尔斯激励着艾德·伍德,同样,艾德·伍德也激励和感动了包括蒂姆·伯顿再内的无数热爱电影的晚生后辈。
不过,《艾德·伍德》并不是好莱坞缔造的“美国梦”。相反,蒂姆·伯顿借主人公追逐梦想却最终失败的故事,一举打破了好莱坞“只要奋斗,人人都能成功”的神话,揭示了现实生活的残酷性:并非每一个在好莱坞奋斗的人都能如愿以偿。由此,蒂姆·伯顿实现了对经典好莱坞传统的颠覆。
《艾德·伍德》是蒂姆·伯顿以好莱坞的A级片的模式制作的一部反传统的B级片。蒂姆·伯顿从小生活在孤独的梦里,黑夜给了他一双黑色的眼睛。黑色成为他电影的流行色。在蒂姆·伯顿的心灵深处,他的理想是拍摄具有黑色风格的B级片。于是,他以黑白片的方式拍摄了《艾德·伍德》。蒂姆·伯顿用艾德·伍德的精神和B级片风格拍摄了一部致敬之作,无论匪夷所思的诡异的视觉形象,还是带有荒诞色彩的幽默,都渗透着挥之不去的黑色气息。比如,大块头摔交手拍电影出门的镜头时候头撞门框将布景撞得直晃悠,当摄影师问导演是否需要重拍时,艾德·伍德却说:这个人物内心充满矛盾,头撞门是正常反映。尤其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当艾德·伍德举着女演员的两件裙子,询问摄影师红的好看还是绿的好看时,摄影师却说:“我是色盲。”
影片另一特点是洋溢着浓浓的电影情怀。这也是影迷导演的共同特征:喜欢将自己的电影记忆放在作品中。在《艾德·伍德》中,B级片、环球片厂、扮演吸血鬼的过气明星贝拉·卢格西,代表着电影史上一段令人难忘的记忆,也体现着蒂姆·伯顿的电影趣味。尤其是影片结尾,艾德·伍德在参加贝拉·卢格西的葬礼后,在放映室观看卢格里银幕上的最后的影象:老态龙钟的卢格西蹒跚地走向花丛,摘下一朵鲜花嗅着,将苍凉的目光投向远方。花朵凋零坠落,卢格里颤抖着用手捂住悲痛的脸……相信不仅艾德·伍德、蒂姆·伯顿,每个热爱电影的观众都会生发出等同身受的感慨。
电影情怀更鲜明的体现是主人公对电影的痴心挚爱,以及为实现电影梦那股一往无前、破除万难的执著精神。这与当今许多导演对待电影的娱乐精神形成鲜明反差。香港影评人舒琪曾感叹,如今的年轻人是用对待卡拉OK的态度来对待电影。对于他们来说,缺乏的不是资金、不是专业技能、不是智慧和创意,而是艾德·伍德的那份电影狂迷。
电影之所以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正在于它是一个梦。电影导演是造梦者,也是不折不扣的梦想家。这个梦使人为之奋斗,为之献身,为之一生相许。每个热爱电影的人都曾有拍电影的梦想。只是有的人把自己的梦想记录在了胶片上,有的人最终却只是停留在梦想上。《艾德·伍德》告诫我们:如果你的电影梦没有实现,只是由于你对电影还不够狂热,还不够奋不顾身。
前一篇:肯.洛奇摘取了金棕榈
后一篇:2006俄罗斯经典电影回顾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