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5广电编导班作业专区:希区柯克电影之综合分析

(2006-05-12 15:20:57)
分类: 课上课下
05广电编导班作业专区:希区柯克电影之综合分析

  刘涵:希区柯克导演风格分析 
分了不同的时间,带着不同的心情,看了希胖的一些作品,林林总总的不停的看,带着一种探索的心情,不知道该从何谈起,对于希胖,我只能说欣赏,不仅仅是他的悬疑,更多的是他的一种执着的精神。
  众所周知,在电影的世界里,所有的人都在求新求变,然而希胖就是一个专供一个题材一直拍到底的导演,正是这样的一种坚持,孕育了他的所有作品。看过46年的《美人计》,51年的《火车怪客》,54年的《电话情杀案》,55年的《捉贼记》,56年的《伸冤记》,58年的《迷魂记》,60的《精神病患者》,虽然不足以代表他所有的作品,但从这样的几部作品中足以看出他的那种贯穿始终的的艺术风格,让人看过片子就会说出这是希胖的东西。
  所谓导演风格,我想这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没有想到该打一个什么样的比喻,才能阐释清楚这样一个名词,也许就是一个导演区别于其他人的一种标志性的东西使人一看到就会知道是谁的作品。即使是在今天风格化的东西始终是媒体还有电影的发展方向。人们期待个性化的风格化的东西,并且对此乐此不疲,这也是希胖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卖座的导演并且常青的原因。
  就像《伸冤记》的经典叙事结构一样,有一点倒叙的意味,用一点插叙的方式先设一个悬念,接着通过一系列的插入镜头来交代一个又一个的细节,然后铺垫到最后戛然而止,给观众一个好人终有好报的结尾。我们从来不探究影片的结局,而被希胖感动得永远是引人入胜的情节一个又一个微妙的悬念。
  在《美人计》里面,我们看到了一段非典型的三角恋,两个男人爱同一个女人,以及英雄救美的情节;在《火车怪客》里面同样看到了一段三角恋意味的情节,两个女人一个男人,还有洗刷冤屈的历程;《电话情杀案》里面同样是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追查凶手;同样的叙事结构在他的每一部片字中都有体现,在片子的开端往往会设置一个结果性的场面,将观众的兴趣提起来,然后通过后来的情节慢慢的交代出一个又一个原因,接着在原因的交代过程中又设下一个又一个障碍给观众引诱你一直看下去,然后就在观众紧张到快要放弃的时候,突然交代了最终的结果,让观众在一瞬间突然得到了放松,从而体验到了观影的快感。
  在《捉贼记》中,真正的小偷始终没有出现,而男主人公始终带着为自己申冤的目的,不懈的努力着,即使在片子即将结束的时候,富婆的珠宝突然丢失,富婆的女儿始终怀疑男主人公,而直到此时小偷仍然没有现身,就在片子的最后9分钟里才开始出现男主人公追逐真正的小偷的镜头,然而又几经周折小偷才真正的被人们看到,而片子在此时戛然而止,可谓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同样的风格,在《申冤记》里面体现的更为突出,男主人公大提琴手,在一出场没有多久就被警察莫名其妙的逮捕,希胖通过一系列的细节让观众对乐手充满同情,他对妻子那么的爱,他对孩子那么的细心又慈爱,他对周围的人都那么谦逊有礼,然而证据却对乐手那么的不利,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指证他,直到被保释出狱,希胖仍然没有让观众放心,他再次吊动了所有人的同情,他找不到证人,就在人们一度绝望时,居然他的妻子也进了精神病医院的时候,人们对他的同情到了极点的时候,同样是在片子的最后几分钟,真相大白,真正的凶手终于现身了,于是片子结束。
  同样的道理《迷魂记》与《电话情杀案》有异曲同工之妙,希胖设置情节的过程中多用了一点心,故事情节比《电》片更丰满一些,但情节的主线与《电话情杀案》相似,都是丈夫谋害自己的妻子为了得到财产,都雇用了一个帮手,然后最终都被绳之于法,在调动观众观众的情绪方面同样是不到最后不肯罢休,一直让观众悬着心,就在人们真的开始相信那个美丽的船商的妻子有幻想症的时候,那个冒充她妻子的女人出现了,也是在片子最后的几分钟里好像又把从前的真相再次重演了,于是真相大白,好人不再蒙冤坏人被绳之于法。
  一直到《精神病患者》,很多人推崇备至,就我个人而言,在看过的这几部片子里,我也最喜欢这一部,首先从情节来看,与以往不同,片子有了双重线索,分了两部分叙事,前半部分是爱情片的模式,后半部分是精神病患者的心路历程,众所周知希胖是以视听语言著称的导演,技术能力很强,这一点从他的气氛渲染和蒙太奇的运用中都不难发现,同时他的打光方式,和剪辑的功力也同样值得人赞赏,在旅店老板和马莉安的谈话中我们发现了脚光的运用,同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看到了扬起的镜头一直拍到了主人公头顶斜上方的鹰的标本,恐怖感十足,还有值得一提的就是打光巧妙,我们会注意到男主人公是一个脸部线条很明显的人,凹陷的双眼,突起挺拔的鼻梁,薄薄的嘴唇,这样的一张脸本来是很干净英俊的,可是希区柯克却常常用侧光和轮廓光来突出男主人公的脸,眼睛是阴影给人以很恐怖的感觉,从而造成了这样一个人格分裂的人的一种外观效果,这样的穿透力是在以往观片经验中难以发现的。
  希胖的影片受德国表现主义和蒙太奇学派的影响,夸张,荒诞,同时注意镜头语言的运用,这样的一种影响,以至渗透到他的每一部影片,我想这种影响同样作用到了他的电影的风格,这样的一种一贯的东西弥漫了他的50多部片子,也许这个就是风格的定位吧。
05广电编导班作业专区:希区柯克电影之综合分析

05广电编导班作业专区:希区柯克电影之综合分析
05广电编导班作业专区:希区柯克电影之综合分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