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西祠胡同情感方面的贴子,大多都是聊些敏感话题:性.都市中的男女,在夜幕降临时,都变得格外的饥渴,空虚,寂寞,好多人都到这里来发泄自己的情欲,彼此分享着内心最隐私的东西,喜欢西祠里没有秘密,虚拟中聊着现实的问题,不在陌生,不在顾忌.
记忆最深的贴,一个男生骂自己很变态,的确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事,网上认识一个女生,两人很聊得来,女生说自己很漂亮,也没有谈过恋爱,显得很单纯,直到他们迫不及待的见面,这个男生有点失望,女生并没有说的那么漂亮,而两人相处下来,越来越多的欺骗也显露出来,女生也并不是那么单纯,有过多次恋爱经历,跟很多男生发生关系,而且年龄也比自己大好多岁,家庭富有,性格很冲动,但就是这时,他却爱上了她,就这样两个人在一起了,可惜相处久后,发生了女生开始动手打他耳光发泄,甚至在女方家长面前,接着朋友面前,和公交上陌生的人群中,她变得越来越可怕,男生忍无可忍,只好无赖地选择分手,但他还是爱着那个女生,现在还经常想到她,为她流泪,所以他说自己变态。这个事情我看了之后,感觉分手真的是最好的办法,这样的女生,我认为送她归西最好不过。呵呵
这又让我想起了前几天刚看的一部法国电影,最后没有看懂,讲一对情侣同居在一起,两人很恩爱,可以说女主人公更爱男主人公(自我认为),两个人在外人看来,很平常的同居生活着,但他们实际上并不幸福,因为男主人公几个月没有和她ML了,她试着和他交流,男主人公认为这不是两个人在一起所必需的,一切就这样过着,她变得越来越寂寞,空虚,最后走上了背叛,夜晚她到酒吧,和一个几个月前死去老婆的饥渴男人相识,两人约会ML,
之后的日子里,她和其它人偷情,男友只和他短暂的ML一次,直到有一天,这个女的发现自己怀孕了,他的男友高兴的同意与她结婚,当晚两个沉静在ML中,可那也成了最后一次,当孩子出生后不久,他的老公不知什么原因,去世了,最后她给孩子取了和他老公一样的名字,片尾说,这样她认为她们是平等的!看得我晕晕的!
无语!
最近看了上海壹周报,上面有一个“80后”婚姻恐惧症的调查,说对于1980年代后出生的恐婚族己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暗流。相对而言:1960年代出生的人恐婚较少,大多按部就班,少数不结婚者大多有自己独特的感情经历或者生活创伤;1970年代出生的人恐婚原因则比较集中在怕对方变心,担心婚姻中的伤害上.
而“80后”的年轻人不愿结婚,则是:害怕失去自由,怕自己而不是对方变心;害怕承担经济压力,害怕处理不好家庭关系;害怕性关系不和谐。简单的说恐婚新一族三怕:自己变心,没有钱,没有激情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