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那些事儿:(六)那时的初中
(2008-12-08 09:06:10)
标签:
教育
饭盒
流行歌曲
初中
古龙
汪国真
庞中华
文化
|
分类:
孤鸿思语
|
转眼两年的县城求学很快过去了,小学毕业考成绩还算不错,于是就进了我们东片区的一个中学就读初中。
初中三年应该说是我的转型的三年,对后来的影响起着关键性作用,但得失真的很难说,因为事事总是难以回头去假设,一是不现实,二是不可能,总得归纳来说是:叛逆的三年,转型的三年,决定着我现在生活得三年。
先来说说那时的初中我们都干些什么吧。
小学深入初中后,仿佛一下子长大了不少,世界仿佛变大了,对于外界的一切新鲜的玩意儿都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和兴趣,比如流行歌曲、小说(男的是武侠,女的是言情)、随身听……就像有某种魔力吸引着我们似的,使我们不由自主的去追逐和膜拜。
那时的初中,总想着长大,讨厌学校的铃声和老师们无休止的说教,总想将来好好干一番事业让他们瞧瞧,但却不知道想干什么。
那时的课目,好像有10门,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书本是32开本,没有现在那么大,但字体也没现在那么大。
那时的星期,一周六天,周六下午回家,周日回校,回家时候个个带着空瓶空罐,熙熙攘攘涌出校门;回校时候大家也都是带着满瓶满罐,三三两两窜进校门,瓶罐是用来装菜蔬的。
那时的食堂,没现在那么丰富,米饭也是自己带米用饭盒蒸的,吃饭时间到了最怕别人拿了自己的饭盒,那就得饿肚子了,所以那时的饭盒总会刻上自己的名字和记号。
那时的我们,不论男生女生,手头总会有几本流行歌曲集(最少也有一本),谁最多最新就最牛,相互传阅摘抄。没有的话那是死读书的典型,顺带还必须有几本笔记本是用来手抄的,抄写一些自己流行歌曲集中所没有的歌曲,那代表自己真的是在流行前沿。
那时的明星,大多是港台的帅哥与美女,什么四大天王、小虎队、草蜢、周慧敏、周海媚……现在有的已是昨日黄花,有的依旧装嫩扮纯,相信时间最终会给予他们一个定论的。
那时的小说,武侠主要是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他们也号称是四大什么来着,应该不是天王,好像是四大家之类的,记不大清了。金庸和古龙的基本看完,也最欣赏他俩,金庸厚重的历史感和丰富知识性,自然是四人之首;古龙语言独具一格,如诗般优美,独树一帜,我排他第二;梁羽生形式固化,章回见长,看他的小说,总是沉闷;温瑞安的小说,仿佛像些古龙,但却没有古龙的韵味,我最不喜欢的就是他。除此四人之外,好像还读了不少类似《七侠五义》、《隋唐演义》、《包公案》、《施公案》之类历史演义小说。由于有点入迷,以至于爱不释手,连上课时候也在专心研读,因此被老师抓住,罚站、告诉家长在所难免。因此,这属于我当时“叛逆罪行”之一,到现在为止仍不时被父母和老师所提起。但是事物有两面性,有坏的自然也有好的,那时我的数学成绩是逐步下滑,但语文却相反,是稳步上升,应该说与此不无关系,直到现在,我仍感觉那些小说对于我的读写获益匪浅。言情小说则是女生的专利,琼瑶那可是眼泪的代名词,搞得她们个个悲悲戚戚的,想不到现在还混的不错。
那时的诗歌,是汪国真和席慕容,他们的诗就像流行歌曲的词,琅琅上口,但却被老师们认为是不怎么的文字拼凑。
那时的书法,是庞中华……
那时的游戏,是魂斗罗……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