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科技wi-fi |
分类: 业界·无是无非 |
每逢和朋友们周末去星巴克喝咖啡,几个朋友总带着支持Wi-Fi上网的笔记本,大家闲谈之余还可上网冲浪。一次一位朋友感叹道:“如果手机也能支持Wi-Fi上网该多方便!省得每次出来我还得拿本子”,“哎,干嘛非得是到星巴克,要是能随时随地、想上就上,那岂不更方便?”
朋友们的愿望在国外早已实现,为阻止固话用户流向移动,英国电信早在2005年初推出融入Wi-Fi接入技术的手机新业务,以使固网用户享受Wi-Fi技术所带来的便捷并节省其费用。
但是,在此之前我国信息产业部规定不允许带Wi-Fi功能的手机在国内上市,因此很多厂商不得不在手机进入中国前,将已有的Wi-Fi功能屏蔽。
运营商则一直没有停止密测Wi-Fi手机入网。
中国移动内部人士曾透露,中国移动在探讨Wi-Fi双模手机的商业模式,希望能够为经常出国但又为高昂的国际漫游费用苦恼的用户提供解决方案。即当中移动用户出国漫游时,可以使用双模手机里的Wi-Fi功能接入在许多国家已经广泛部署的Wi-Fi网络,通过中移动提供的网络电话软件拨打世界各地的电话。
电信业内人士介绍,虽然Wi-Fi对移动运营商不利,不过却吸引了固网运营商的注意。中国电信、中国网通这两家固网运营商缺乏移动运营牌照,但却急于进军移动市场,而Wi-Fi可以使得这两大固话运营商依靠新技术与移动、联通争夺移动数据业务市场,为此他们在全国建立了大量的Wi-Fi热点。
中国网通则从2005年就开始对Wi-Fi关注,并曾进行双网切换的测试。
2006年1月,中国网通已经在测试Wi-Fi双模手机,并且已获信产部验收。而中国电信推出的“天翼通”业务就是应用Wi-Fi技术的例子,用户只要在电脑或PDA上安装WLAN无线网卡,就可随时随地接入中国电信的宽带互联网。
今年9月20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统一部署下,江苏公司、浙江公司与上海公司三家电信公司,率先开展长三角区域Wi-Fi省际漫游业务。年底预计共完成16000余个热点覆盖,目前限于笔记本上网。
随着运营商对Wi-Fi入网的推广深入,运营模式问题浮出水面,业界均表示由于缺乏相应网络运营的业务,投入产出不成正比。此点也成为除政策门槛外,抑制运营商发展Wi-Fi手机入网的最大瓶颈。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石涛称,实际目前的应用来说还是纯粹提供做无线接入的手段比较多,所以就造成单纯从WLAN的投资来说,投资成本回收时间长,使运营商投资会比较谨慎。而一些家庭企业自己部署,包括政府的工艺,比如上海政府做的一些无线城市的计划,对运营商的部署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北京邮电大学宋俊德教授也表示,北京移动为了投WLAN花了两个亿,现在的财务收入只有不到十万块钱。这就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运营商不想把Wi-Fi管下来,建好网后就不进去用了,现在大家一直在这儿是融合?还是竞争?
宋俊德教授形象比喻:运营商不愿建Wi-Fi是为了省一点资源,因为用户掏钱太少了,进去就吃米饭,尽管米饭很便宜,但吃太多人家也会赔本。
另外,由于技术特点,Wi-Fi组网问题也很现实的摆在运营商面前。石涛就此表示,Wi-Fi的2.4G的频段每个不重叠的独立频点信道只有三个,而且它的覆盖范围实际上在室内可能只有100米左右,这些技术上的限制使得WLAN只能做区域性的覆盖网络。由于开放频段干扰的严重性,运营商组网的时候,尤其是商业组网的时候不愿意在这种开放的频段做商业的组网。
Wi-Fi联盟主席Andrew也坦言道,抗干扰能力上,我们还有可以提高的地方,关于功率控制,Wi-Fi在室外环境的应用,在我们标准组织也已经在进行很多的工作,来让Wi-Fi具有这种功能。
不仅是技术层面,石涛针对Wi-Fi网络漫游表示,各运营商间的漫游还没有解决,实际上Wi-Fi联盟早在03年就发布了漫游建议标准,但实际上在真正的运营中一直没有真正实现。
就Wi-Fi网络管理问题石涛称,现在运营商希望进行统一管理的时候发现已经很难对他统一管理,就会造成成本非常高。在各个厂家提供的网管活动也各不相同,使用各自网关提供的网管系统进行AP远程管理,在运营的时候需要层次性和综合性网管。
尽管目前Wi-Fi手机入网在运营商层面尚有诸多困难,但网络用户需求巨大,在广州、深圳的水货手机市场,Wi-Fi甚至已成为高端水货手机的一个卖点。
易观国际手机终端分析师张燕玲认为,“市场有需求,政策受限制,这些外部因素促成了Wi-Fi手机成为水货市场的热点。”
但就Wi-Fi手机入网发展,张燕玲表示,运营商应该认识到手机成为融合终端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基于此,应该加紧对基于互联网的语音业务模型,尤其是与现有语音业务关系的研究。对于Wi-Fi终端,应尽快降低政策门槛,宜“疏”不宜“堵”。
网通独立董事侯自强呼吁,“到2008年将有三分之一的手机支持Wi-Fi,呼吁政策尽快开放,允许Wi-Fi手机入网。”(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