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06 17:10:35.0
学校准备举行一次年轻教师教学比武,参赛的都是最近两年毕业的新老师。
关于公开课,讨论很多,存在不同的甚至完全对立的看法。
个人认为公开课还是不可少的,特别是青年老师。
通过准备一堂公开课,新老师必定会有所提高。因为在备课的过程中,你不得不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内容、时间、教学步骤
、节奏、任务设置、教态、板书、课件、教具、仪表等等。有了思考,就会发现问题,就会有感悟,感悟后自然有收获。另外,通过上公开课,可以更加清楚自己的教学状态,特别是可以知道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
虽然平时上课跟公开课相比,肯定有所不同,但是精心准备一堂公开课必定会对日后的常态教学有所影响。
上公开课当然是一个很辛苦的活,但毕竟这种公开课也不会经常有,一个人一个学期有一次就算多的了!所以偶尔辛苦一次也是非常值得的。
就是平时非正式的公开课,比如有几个兄弟学校的老师来听课,比如几位同科组的同事交流,或者结对的年轻老师来跟班学习,被听课的老师多少要更认真备课。
当然,上课上到一定的程度,是不怕别人推门进来的。我以前听一位老教师的课,他总是允许我随时进去。这就是教学能力过硬。当然,也有怕人听课的,有的老师从来不让别人进他的课堂。
也有人说,一节课,全科组的人一起来修改,反复上,有意义吗?
我认为,意义依然重大。科组同事帮他听课修改的过程就是一个大家交流合作、教学思想碰撞的过程。而对于上公开课的人来讲,作用更加重要。有这么多人一起帮他找出他的教学弱点,或者发掘他的强项,这种机会是不多的。这是最难得的学习过程!好看的电影也是经过反复拍出来的,为什么就不能排练一节课呢?
还记得几年前我也上过一堂公开课,参加全市比赛,然后参加全省比赛。在准备那节课的过程中,我制作ppt的水平大大长进,后来还培训全校英语老师制作课件。还有就是参赛之后,我的课堂教学信心更强了,此后不管面对什么外校听课老师还是什么专家上课也不会怯场。遇到有同事要上公开课,我也有机会掺合了。
为本组参赛的一位年轻老师听了两次课,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
一、激情不足,投入不够。实际上,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激情都是非常重要的。也许人都有低潮的时候,但总体来看,老师还是要做一个能迅速调动自己情绪从而调到学生感染听课者。这里面还包括声音的大小,衣着,肢体语言。
二、教师说话不简练,有絮絮叨叨之感。要尽量不说废话,不重复自己的话。布置学生任务,要把要点说清,交代清楚。
三、教学任务设置要有难易梯度,不能一开始就做难度较大的问题。
四、能让学生讲的尽量让学生讲,老师千万不能从头说到尾。
五、一节课听下来,要让听课者感觉到一堂课的节奏,看到亮点,体会到高潮。或者让人有行云流水之感,自然得体。有新意最好,让人感到你有不同的做法。
六、幻灯片的模板不宜频繁变换,风格统一更好;颜色不要太杂,一张幻灯片上最好不要出现太多的颜色,最多三种,太花哨让人眼花缭乱,看不到要点。
七、要给学生足够时间思考,不能一布置问题就点同学回答。
八、阅读课文的引入要生动有趣、要跟课文内容直接相关,最好有助于学生掌握有关背景或者更容易理解课文。
当然,说起来容易,真正上出一节让人难忘让自己满意的课还是需要付出艰辛的!
所以,偶尔上上公开课还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