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台拍摄总结

标签:
摄影构图快门模特d70s文化 |
首先说说使用的家伙,最好是DSLR,镜头一般用80-400焦距段,胶片和CCD感光度最好是400-800的灯光片
DSLR可以及时纠正暴光和色温,胶片相机的AF和快门先决功能是基本底线,如果用MF清晰的成功率不高无法保证张张清晰.
测光最好用距阵和中心测光,点测不宜掌握,且影响抓拍和构图。
曝光快门先决保证清晰度,T台摄影光线复杂,照度一般比较低,走动的画面150mm段时至少要保证1/125,否则人是虚的。
三角架很重要,一是45分钟的表演如果一直端着家伙会很累,二是提高相机的稳定性以应付复杂的光线。
AF拍摄模特行走时,尽量避免大跨度聚焦,会遗失时机,适当利用AF陷阱聚焦。
好片还需要良好的T台现场照明,有些场次布光简陋,这时就只有追求“特殊效果”了。
机位,重要场次的中心机位一定是让“大腕”和摄像的占据,如果没有梯子和垫脚的就只有边靠了!http://icon.xitek.com/images/smilies/biggrin.gif
取景构图,为突出衣着的效果,一般采取大半身构图,少用全身缺乏视觉力度,为突出衣着也可以采用顶头/裁头,也可以运用头/手/腰/脚等部位的特写。
抓拍时机,要灵活,不要一场下来全是正面,要追踪一些转身及侧面,背面的影象,有时会有良好的效果。
一般T台的布光灯用的是标准的3200k-3400k的色温,如果没条件或时间测试照明区的手动白平衡,用数码相机的白炽灯(3200K)也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当然最准的还是手动。自动白平衡测的大多是面不是点,如果背景区别比较大时就会有很大的偏差.
拍摄经验交流:
本次服装节(乌鲁木齐丝绸之路国际服装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练习机会(对我来说是练习,因为D70s新机刚上手,以前是F717),个人第一天的模特大赛 拍的最糟糕,完全在熟悉机器,糊片、过暴片、问题构图片等各种原因的废片很多,后来的几场经过逐步的总结、摸索,大幅降低了废片率,使得大多数片子都得到 了比较准确的暴光,清晰度和构图也都逐步变的可以轻松控制。以下是几点经验:
1、使用光圈优先。因为舞台灯光变化很大,只有用关圈优先,把光圈放到最大,才可以保证足够的通光量,尽管我的镜头最大光圈只能有4~5.6,这也够了
2、使用高感光度。我基本使用的是320、400两档ISO,因为D70s的高感光燥点控制不如350D好,所以,没敢用更高的ISO,配合光圈优先,一般可以获得最慢在1/100秒左右的快门速度,甚至可以达到1/640秒的高速
3、一般每模特拍摄三个场景。一、出场拍摄全身,重点拍摄舞台氛围和动感,走动时的曲线;二、模特在舞台最前端的造型,半身构图拍摄模特的表情、眼神、造 型;三、模特退场拍摄背影,可以拍摄局部或者全身,尤其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的背影拍摄效果更佳,有些比较普通的背影可以放弃不拍。
4、对焦点的选择多为面部。T台基本都使用竖构图,可以锁定对焦点为竖起相机后的上面一个点作为对焦点,这样这个点大多时候都基本位于模特的面部,不需要 对焦后再重新构图而贻误拍摄时机。对于出场和退场的拍摄可以选择对焦点为非上部的任意一个点,主要看模特的走位和构图的需要。
5、轻点快门跟踪对焦。模特在舞台来回走动,为了避免镜头拉风箱,许多资料都讲尽可能不要大跨度对焦(即一会拍舞台最前面,一会拍舞台最后面,这样镜头容 易拉风箱,对焦速度慢),我的方法是,轻点快门跟踪,这比对焦模式使用跟踪对焦C来的更快,就是根据模特的走动,确定自己要在某个位置进行拍摄,一边进行 构图、一边根据需要边焦,同时不断的轻点快门,以使得相机不断调整对焦,更上模特的步伐,在模特达到需要的构图位置时,再次快速轻点快门,以进一步完成“ 近似对焦”,然后再迅速半按快门,以实现“精确对焦”,这时一般可以获得很快的对焦速度,然后再完全按下快门,完成拍摄。这样虽然拍起来会比较辛苦,但可 以保证照片的清晰度,不错过每个拍摄机会。
6、多拍。这次服装节我发的片子最多,因为我拍的也最多,总共拍摄了差不多3000张,每场都在500张以上,模特的每个位置都差不多有2~4张,这样我的选择余地就很大。我并没有使用连拍,只是在不停的按动快门,因为模特的走路速度完全没有不要每秒几张的去拍。
DSLR可以及时纠正暴光和色温,胶片相机的AF和快门先决功能是基本底线,如果用MF清晰的成功率不高无法保证张张清晰.
测光最好用距阵和中心测光,点测不宜掌握,且影响抓拍和构图。
曝光快门先决保证清晰度,T台摄影光线复杂,照度一般比较低,走动的画面150mm段时至少要保证1/125,否则人是虚的。
三角架很重要,一是45分钟的表演如果一直端着家伙会很累,二是提高相机的稳定性以应付复杂的光线。
AF拍摄模特行走时,尽量避免大跨度聚焦,会遗失时机,适当利用AF陷阱聚焦。
好片还需要良好的T台现场照明,有些场次布光简陋,这时就只有追求“特殊效果”了。
机位,重要场次的中心机位一定是让“大腕”和摄像的占据,如果没有梯子和垫脚的就只有边靠了!http://icon.xitek.com/images/smilies/biggrin.gif
取景构图,为突出衣着的效果,一般采取大半身构图,少用全身缺乏视觉力度,为突出衣着也可以采用顶头/裁头,也可以运用头/手/腰/脚等部位的特写。
抓拍时机,要灵活,不要一场下来全是正面,要追踪一些转身及侧面,背面的影象,有时会有良好的效果。
一般T台的布光灯用的是标准的3200k-3400k的色温,如果没条件或时间测试照明区的手动白平衡,用数码相机的白炽灯(3200K)也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当然最准的还是手动。自动白平衡测的大多是面不是点,如果背景区别比较大时就会有很大的偏差.
拍摄经验交流:
本次服装节(乌鲁木齐丝绸之路国际服装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练习机会(对我来说是练习,因为D70s新机刚上手,以前是F717),个人第一天的模特大赛 拍的最糟糕,完全在熟悉机器,糊片、过暴片、问题构图片等各种原因的废片很多,后来的几场经过逐步的总结、摸索,大幅降低了废片率,使得大多数片子都得到 了比较准确的暴光,清晰度和构图也都逐步变的可以轻松控制。以下是几点经验:
1、使用光圈优先。因为舞台灯光变化很大,只有用关圈优先,把光圈放到最大,才可以保证足够的通光量,尽管我的镜头最大光圈只能有4~5.6,这也够了
2、使用高感光度。我基本使用的是320、400两档ISO,因为D70s的高感光燥点控制不如350D好,所以,没敢用更高的ISO,配合光圈优先,一般可以获得最慢在1/100秒左右的快门速度,甚至可以达到1/640秒的高速
3、一般每模特拍摄三个场景。一、出场拍摄全身,重点拍摄舞台氛围和动感,走动时的曲线;二、模特在舞台最前端的造型,半身构图拍摄模特的表情、眼神、造 型;三、模特退场拍摄背影,可以拍摄局部或者全身,尤其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的背影拍摄效果更佳,有些比较普通的背影可以放弃不拍。
4、对焦点的选择多为面部。T台基本都使用竖构图,可以锁定对焦点为竖起相机后的上面一个点作为对焦点,这样这个点大多时候都基本位于模特的面部,不需要 对焦后再重新构图而贻误拍摄时机。对于出场和退场的拍摄可以选择对焦点为非上部的任意一个点,主要看模特的走位和构图的需要。
5、轻点快门跟踪对焦。模特在舞台来回走动,为了避免镜头拉风箱,许多资料都讲尽可能不要大跨度对焦(即一会拍舞台最前面,一会拍舞台最后面,这样镜头容 易拉风箱,对焦速度慢),我的方法是,轻点快门跟踪,这比对焦模式使用跟踪对焦C来的更快,就是根据模特的走动,确定自己要在某个位置进行拍摄,一边进行 构图、一边根据需要边焦,同时不断的轻点快门,以使得相机不断调整对焦,更上模特的步伐,在模特达到需要的构图位置时,再次快速轻点快门,以进一步完成“ 近似对焦”,然后再迅速半按快门,以实现“精确对焦”,这时一般可以获得很快的对焦速度,然后再完全按下快门,完成拍摄。这样虽然拍起来会比较辛苦,但可 以保证照片的清晰度,不错过每个拍摄机会。
6、多拍。这次服装节我发的片子最多,因为我拍的也最多,总共拍摄了差不多3000张,每场都在500张以上,模特的每个位置都差不多有2~4张,这样我的选择余地就很大。我并没有使用连拍,只是在不停的按动快门,因为模特的走路速度完全没有不要每秒几张的去拍。
后一篇:昨天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