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网友争当百元抠门精
(2008-12-12 22:26:40)
标签:
坐公交车qq群饭桌份子钱石勇沈阳杂谈 |
上下班坐公交车刷卡,1.8元;一日三餐在单位吃,不花钱;零食和水果花费20元。一周算下来,哇,才花了不到30元钱!”12月11日,沈阳网友“水中梦”在QQ群中“晒”出自己上一周的消费情况,并为成功挑战“百元周”兴奋不已。
据了解,“百元周”活动是一位名为“冥王星”的网友在QQ群上发起的,并在沈城迅速蹿红。活动内容是工作日(周一至周五)全部餐饮、交通、娱乐、购物、保健、运动等消费加起来控制在100元钱以内。目前该活动受到许多沈阳网民的热捧。
从打车改为坐公交
刘先生家在皇姑区,工作单位在沈河区。“以前我每天上下班都打车,现在是上班打车,下班坐公交车。”刘先生说,下班后无需赶时间,坐公交每天节约了十多 元钱。刘先生“晒”出来的两份一周消费情况,是参加“百元周”活动前后的对比:他改乘公交车后,一周可以节约50多元钱;香烟的消费从3天2包,改为3到 4天一包,一周节约36元;而其他乱七八糟的开销则压缩一半,节约50元。
“现在一周的消费在百元左右。”刘先生表示,下周准备再压缩香烟消费,争取成功度过“百元周”。
步行到单位吃早饭
在某事业单位上班的唐先生,对“百元周”也是青睐有加。最近单位搬迁后,离家更近。“我每天都步行15分钟上班,下班也是步行回家,交通费一周节约10 元。”为了更节约,尚未结婚的他连早饭也去单位食堂吃。“早起半个小时就行了!”唐先生每周的支出就是晚餐以及和朋友每周一次打羽毛球分摊的场地费。“周 花费不到100元。
告别“月光族”
市民石勇目前正准备和女友结婚。两人从恋爱开始,就有每天记账的习惯。 当天,石勇刚刚买回一张饭桌。“以前经常在外吃饭,一直没有饭桌。”石勇称,“我也准备来体验一下‘百元周’。”女友小燕是“百元周”的忠实拥趸。“我现 在吃住都在公司,超市每周去一次。基本上没有其他花销了,水果零食加起来一周最多70元。”据了解,从上月开始小燕刻意减少各种可有可无的开销。如今她已 经告别“月光族”,变成了攒钱一族。
失败亦有收获
在高校上班的曾女士也曾经参加过“百元周”活动。为此,曾女士取消了每天跟同事拼车上班,改坐校车,并让钟点工放假,改为自己收拾卫生。
“但第二天就接到同事结婚的请帖,要给份子钱;第三天路过商场发现打折,没有忍住。”曾女士称,有这么多节外生枝的事情,她实在无法坚持下去。虽然体验失败,但曾女士告诉记者,挑战“百元周”后,自己还是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编后
当节俭成为一种时尚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把“节俭”当作传统美德,“俭以养德”的古训即是明证。虽然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日子好过了,但是,那些从艰苦岁月里走过来 的老人们,一直保持着节俭的良好习惯。但是,在一些人的心里,节俭已不再被重视。有的人把摆阔斗富作为一种时尚,视节俭为丢面子、失风度;有的人吃喝挑最 好的,穿衣讲究品牌,住房讲究高档,把“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当成座右铭;有的人把“有钱不花,死了白瞎”作为挥霍的借口……令人惊喜的是,一些蜜罐里“ 泡”大的年轻人,也精打细算起来,而且“算”得挺快乐。当节俭成为一种时尚,被认同并尊重,那说明年轻一代真正明白了“责任”的含义。
我们欢迎这种“抠门”,并为之鼓掌。
据了解,“百元周”活动是一位名为“冥王星”的网友在QQ群上发起的,并在沈城迅速蹿红。活动内容是工作日(周一至周五)全部餐饮、交通、娱乐、购物、保健、运动等消费加起来控制在100元钱以内。目前该活动受到许多沈阳网民的热捧。
从打车改为坐公交
刘先生家在皇姑区,工作单位在沈河区。“以前我每天上下班都打车,现在是上班打车,下班坐公交车。”刘先生说,下班后无需赶时间,坐公交每天节约了十多 元钱。刘先生“晒”出来的两份一周消费情况,是参加“百元周”活动前后的对比:他改乘公交车后,一周可以节约50多元钱;香烟的消费从3天2包,改为3到 4天一包,一周节约36元;而其他乱七八糟的开销则压缩一半,节约50元。
“现在一周的消费在百元左右。”刘先生表示,下周准备再压缩香烟消费,争取成功度过“百元周”。
步行到单位吃早饭
在某事业单位上班的唐先生,对“百元周”也是青睐有加。最近单位搬迁后,离家更近。“我每天都步行15分钟上班,下班也是步行回家,交通费一周节约10 元。”为了更节约,尚未结婚的他连早饭也去单位食堂吃。“早起半个小时就行了!”唐先生每周的支出就是晚餐以及和朋友每周一次打羽毛球分摊的场地费。“周 花费不到100元。
告别“月光族”
市民石勇目前正准备和女友结婚。两人从恋爱开始,就有每天记账的习惯。 当天,石勇刚刚买回一张饭桌。“以前经常在外吃饭,一直没有饭桌。”石勇称,“我也准备来体验一下‘百元周’。”女友小燕是“百元周”的忠实拥趸。“我现 在吃住都在公司,超市每周去一次。基本上没有其他花销了,水果零食加起来一周最多70元。”据了解,从上月开始小燕刻意减少各种可有可无的开销。如今她已 经告别“月光族”,变成了攒钱一族。
失败亦有收获
在高校上班的曾女士也曾经参加过“百元周”活动。为此,曾女士取消了每天跟同事拼车上班,改坐校车,并让钟点工放假,改为自己收拾卫生。
“但第二天就接到同事结婚的请帖,要给份子钱;第三天路过商场发现打折,没有忍住。”曾女士称,有这么多节外生枝的事情,她实在无法坚持下去。虽然体验失败,但曾女士告诉记者,挑战“百元周”后,自己还是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编后
当节俭成为一种时尚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把“节俭”当作传统美德,“俭以养德”的古训即是明证。虽然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日子好过了,但是,那些从艰苦岁月里走过来 的老人们,一直保持着节俭的良好习惯。但是,在一些人的心里,节俭已不再被重视。有的人把摆阔斗富作为一种时尚,视节俭为丢面子、失风度;有的人吃喝挑最 好的,穿衣讲究品牌,住房讲究高档,把“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当成座右铭;有的人把“有钱不花,死了白瞎”作为挥霍的借口……令人惊喜的是,一些蜜罐里“ 泡”大的年轻人,也精打细算起来,而且“算”得挺快乐。当节俭成为一种时尚,被认同并尊重,那说明年轻一代真正明白了“责任”的含义。
我们欢迎这种“抠门”,并为之鼓掌。
前一篇:早上拍的,冬天里的城市
后一篇:拍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