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拍风景的技巧

(2008-12-09 01:31:12)
标签:

摄影

景物

取景框

曝光量

线条

杂谈

1要讲究线条的平衡
拍风景不比拍人物那么随意转相机,角度也开放,很多动感的、现代的人物照需要比较有冲击力的视角而随意将相机转向,而拍风景最好是将你的相机取景框的线条定好。
比如你拍大地,地平线一定要与取景框的边线平衡,如果线条要斜不斜的,就很难看。看到风景里的元素有大横线条的,你的取景尽量与横线条平行。这样构图比较好,容易出美。
当然,整体里也有一些需要打破这种平衡的线条,比如说拍的船、竹排,可以从图中斜出,打破平行的线条。

一幅图里平行的线条与少量的斜线条对角线相配合可以说很美的。总体来说大的线条必须与取景框整齐,小线条可以在风景里随意。
曲线多的风景就要注意了。如拍龙胜梯田曲线条比较多,这时必须把握好线条的平衡了,可是是把握远山的总体线是一横的,不要拍歪了。还有就是寨子的房子是平衡的,别歪了。这样在多曲线的地方也就能出彩了。

2 要讲究空间的透视
风景照片所摄的景物,要前后分明,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才能增加表现力。
利用逆光可以加强空气透视,并从色调上分清前后景的距离。早晨或傍晚拍摄风光 ,可以利用云雾,使景物具有远淡近浓的透视效果,增加照片的空间感。

当然加强空间感最直接的方法是将一些细小的前景拍进你的相片,例如利用杉湖边的柳树与杉湖日月塔之间构图创造一种层次,感觉比光秃秃地只有两座塔凭添了很多生气。远景加上少量的前景,这样的效果会映衬远景更美。
当然,人物也可以作为透视的元素,只是要讲究人物与主体景物的对应关系,可以活泼可以拟物可以与主体景物形成反差,手法多多,大家都会的啦,不多讲。


3 要把握特殊的表现
拍摄雨景,雾景,由于雨水,雾水的反射作用,光线产生变化。有时能获得很好的效果。在雨天,雾天拍摄,由于朦朦细雨水的反射,能把景物,灯光映成倒影,使画面非常优美。
大面积水体风景中,倒影是必要的元素,倒影的模糊感能将主体景物衬得更清晰,也增强了主体景物的美感。

雪景的效果也很别致,下雪时光线昏暗,这时拍摄雪感难以表现。当阳光出来直射地面积雪时,会出现雪面光亮而景物鲜明的景象,用逆光拍摄,雪地的影调层次就能显得丰富,雪的质感也比较强。雪面反射光线的能力强,要用小光圈,速度也尽可能快一些。
云彩,对于风景照片具有点缀装饰,丰富内容,调整画面构图的作用。常见的云彩有浮云,朵云,片云,条云,鱼鳞云 ,云海等,应该根据季节特点和照片内容来选择。云彩的把握能让平淡的风景增添无穷的魅力。拍云时记得速度要快一些,一般得1/400以上才好。

4 要把握焦点的调节

一般都讲究风景照片切忌前景模糊,不过特殊表现时也可以将前景模糊。
前景清晰后景模糊的相片层次感强。不过一般的小DC比较难拍出这样的效果,长焦的容易一些。一般的如果使用小型照相机,广角端拍风景的效果会更好,使用广角端几乎在拍摄风景的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必须的清晰度。

但这样的清晰度有很多高水平的玩家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讲究照片的整个深度表现,都清楚了照片的意境减弱了,风景一目了然,没有趣味。因此高水平玩家为确保风景照片的意境,都认为景物清晰度的范围不宜放得太大。应该把画面的最大清晰度用在主要被摄体和前景上,而使所有远处的物体稍微散焦。这样,画面的层次丰富,主次分明,意境较深。这就要求你的相机有足够的长焦段和足够的大光圈,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5 要注意曝光的控制
风景照片的曝光,应以主要被摄物为准,它要求获得准确的曝光。同时,风景阴景部分也必须保证要的曝光量,因此,根据被摄主体确定的曝光量,常常需要稍稍增加,以便表现出阴影部分的细节。

一般地说,以夕阳做背景的剪影照片,要根据景物光亮部分进行曝光。而对于深邃幽暗的森林景色,或者被逆光照明的风景,则应该根据景物的阴影部分曝光。

拍摄有动体出现的风景 ,曝光时间要短,特别是动体们于前景的时候。但拍动态水体就相反,必须慢一些。如拍摄瀑布、喷泉以及浪花的风景时,曝光时间不为宜太短,否则会把水拍成凝结一样,失去动势,一般以1/10-1/50秒为好。
拍摄焰火的景象,快门速度也不宜短,必须以秒计的曝光时间,使画面上能看到焰火行程的全部痕迹。拍摄时最好将照相机架在三脚架上,否则你拍不到好相片。
如果景色中的天空、海洋、湖泊或雪景在画面上占很大面积,曝光时间必须减短。另外,如果相机能加使用滤色镜时,要考虑到它的倍数,适当增加曝光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